城乡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研究摘要。当前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存在着城乡二元化的问题,实现城乡社会医疗保险一体化的最佳途径就是改进这种二元化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最终真正做到全民医保。城乡二元结构会对社会造成一系列的消极影响,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城乡差距问题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面显得愈发严重。因此,我国应在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这一原则的前提下,科学地系统地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整改和研究,并对实现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关键词: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全民医保一、相关概念的界定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提到“医保”这个词,那么究竟“医保”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事实上,它有两个涵义,既可以理解成医疗保险,又可以理解为医疗保障。但是医疗保障和医疗保险确是两个完全不相同的概念。医疗保险是通过缴纳保险费这种特定的方式来进行医疗筹资,然后获得相应医疗服务的一种医疗保障形式,它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而医疗保险在我国一般就是指的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可以概括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融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谐发展”。当前我国工业化发展迅速,已经开始进入中后期阶段,要想使缴费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转变成全民共享,就要抓住这个时机,以工业带动农业,以城市反哺农村,形成城乡连通发展的大格局,进而实现区域性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体制机制的一致性,最终做到在制度上统一规范,在组织上整合协调,在管理上统筹安排,在收益上基本公平。二、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问题探究(一)医疗卫生费用分配不均从城乡分配角度来看,我国医疗卫生费用分配一直以来存在着农村严重太低的现象。由于城市医疗等各方面的发展,城市医疗卫生服务建设占据了政府的大部分财政投入,这就使农村和城市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面一直处于分割状态,从而导第1页共4页致了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二元化问题越来越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最近10年来,虽然城乡之间差距逐渐缩小,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小差距,城市人均卫生费用平均是农村人均卫生费用的3倍。(二)医疗保障制度存在差距近年来虽然政府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断进行着一系列改革,最主要的当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由于广大农民普遍经济条件差、认知水平低以及健康保障意识薄弱,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没有得到预想的支持与认同,因此影响了参合人数。再加上政府干预让农民对新农合心存芥蒂,就导致了农村的医疗保险水平与城市存在差距。另外,还因为政府放权过度、投入不足;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医疗卫生筹资方式不合理:报销比例低、保障范围窄、统筹层次低,异地接续难等造成城乡医疗保障体制机制存在差异。(三)医疗资源可及性差别明显在获取医疗资源的可及性方面,城乡人口也存在着较大差距。有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卫生人员数为644.72万人,而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数为91.65万人,仅占总数的7.03%;到了20XX年,卫生人员数为1023.40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数为108.11万人,仅占总数的9.47%。据此可以看出近10年间我国卫生人员数量呈上升趋势,乡村卫生从业人员所占比例虽有所增长但涨幅很小,占总人数的比例更是还不到1/10。三、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出路(一)优化整合社会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地配置医疗卫生设施资源,就是为了让广大农民获得高效率高品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这就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公共财政投入,同时还要合理地利用和整合现有的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在此前提之下,再科学地利用设备、资金和人力资源。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农村医疗环境情况,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根本宗旨,整合现有的医疗机构和人员,逐步推进城市化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向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的目标迈进,最终缩小城乡差距。第2页共4页(二)扩大服务覆盖广度首先,不断加大对广大居民的医疗救助力度、疾病预防以及健康宣传与教育,尤其是老人、中小学生、孕产妇、农村妇女这些群体,不断扩大服务覆盖广度;其次,随着社会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