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4章第3、4节1.在一个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上面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A.生物群落B.种群C.生态系统D.生物群体解析:种群是指在一个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有规律的集合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根据题意,由草、苔藓、蚂蚁、蚯蚓、蜘蛛和老鼠等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群体是某些生物的集合,而不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概念。答案:A2.有关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活动中,说法正确的是()A.该探究活动一般都采用样方法B.该探究主要针对小动物进行,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C.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D.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再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解析:由于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而最好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实验彻底结束后,还存活的小动物最好放回原地,因它们对土壤中动植物遗体分解有重要的辅助作用。答案:C3.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cm×50cm×30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招潮蟹类厚蟹类沙蚕类泥螺类蛤类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裸露泥滩518114212110214米草群落312290011000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总数及个体总数均大于米草群落,即米草群落比裸露泥滩的种群密度低;由于取样的随机性和代表性强,因而改用另一规格的取样器不会影响对比研究结论;不同种类底栖动物生活习性不同,即改变取样时间会影响采集的物种数及个体总数。答案:AD4.下图表示两个生物群落中共存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则甲乙图种间竞争强度是()A.甲>乙B.甲<乙C.甲=乙D.无法确定解析:根据图示,甲图中三种生物在资源利用上重合部分少,所以竞争强度相对小,乙图中三种生物在资源利用上重合部分多,所以竞争强度相对大。这里的资源包括食物、空间等方面。答案:B5.棉蚜虫被瓢虫捕食时,被捕食的蚜虫会立即释放一种报警信息激素,于是周围的蚜虫纷纷跌落,这种现象属于()A.种内竞争B.种内互助C.种间互助D.互利共生答案:B6.潮间带满潮池中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吃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下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多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解析:藻类种数越多,多样性越高,从图中看出滨螺密度超过一定值时,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少。答案:B7.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解析:蚂蚁以蚜虫分泌的蜜露为食,同时又保护蚜虫,把蚜虫的天敌赶走或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所以蚂蚁和蚜虫的关系为互利共生。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同在一株油菜上觅食,但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而蜜蜂主要采食花蜜,所以不能构成种间竞争。噬菌体与细菌之间属于寄生。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两种绿藻,因争夺阳光、养料等,而使一种数量增加,一种数量减少,则两种绿藻属于竞争关系。答案:D8.下列有关生物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B.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一定越高C.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生物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D.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