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科学史让德育渗透在生物教学中(2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利用科学史让德育渗透在生物教学中在人教版的必修教材中,大量出现了科学史材料。这些科学史资料,除了阐明科学家对生物科学理论和技能的创新外,还展示出这些科学家的高尚品德,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材料。对学生加强科学史的教育,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进展的重要事件的过程,以及贯穿于整个过程的科学思维的主要概念,培育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精神。 1. 通过科学史教育,培育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科学家们成功的一个很大因素。在高中必修教材中,能很好体现科学思维方法的材料有许多。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孟德尔利用了“假设演绎法”,对实验进行了严谨的逻辑推理和验证,提出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而“假设演绎法”也是现在最常用的一种科学讨论方法。再如,对什么是生物的遗传物质的讨论历程中,科学家以独立讨论 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从而证明了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从而打开了人类对生物遗传物质的成分、结构和功能的讨论,也奠定了现代的生物技术。此外,科学家对细胞的成分和结构的讨论 2. 通过科学史教育,培育学生敢于质疑的品质。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用。在科学史进展的历程表明,被人们奉为教条和权威的并不就是真理,而知识是不断更新的,真理只能不断接近。而质疑就是科学进展的推动剂。在生物的演化上,曾经一段很长的时间内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生物是神制造的,而达尔文,通过细心谨慎的讨论提出“叛逆”的见解——自然选择学说,打开了生物学讨论的新篇章。在生物的遗传规律上,同样曾经人们都赞同融合学说,但孟德尔以他的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的存在,并且说明遗传因子之间不发生融合,而是保持各自特性的,并且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酶的发现和激素的发现,同样是质疑的产物。因此已有的科学理论并不就是十全十美的,而其中的问题需要用批判的眼光才能发现。作为老师可以利用教材中已有的或者从中挖掘出来的材料,培育学生敢于质疑的品质。3 通过科学史教育,培育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生物科学的进展历程表明:在进行科学讨论过程中,没有一个简单的、一成不变的步骤可供科学家们遵循,没有一条道路可以确保科学家猎取现在的科学知识。科学是一个探究和讨论的过程。科学成果都是后人继承前人的经验,经过多次的探究才获得的。这种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