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自我改变自我作文讲评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一位哲人说:“一个人赚得了整个世界,却丧失了自我,又有何益?”由此看来,真正的救世主便是那个拥有坚定的精神核心的自我,拥有这个精神的坐标轴,守住自我,我们就不会随波逐流。另一个哲人说:“生命如一泓清水,需要流动。”他告诉我们,要打开心灵的堤坝,融入江海,改变自我,这样的生命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大千世界中,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自我呢?请以“守住自我与改变自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一)抬头是星空,仰望是群星璀璨。各行星默默的坚守着自己的轨道,有条不紊的轮回。抬头是碧落,仰望是云卷云舒。各浮云随风的追寻着自己的梦想,轻逸自由的飘去。高山巍峨,坚守一方沃土;清泉淙淙,舞动着一个灵动的魂魄。山川相缪,方显自然之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一个径直走路的人迟早会走到尽头!”任尔云卷云舒,花开花落,高山只坚守“壁立于仞,无欲则刚”的箴言,守住自我;无论秋风萧瑟,人生几何,流水总相信“穷则变,变则通”的警句,改变自我。水活则灵,山活则碧,棋活则胜,人活则生。生活并不是一个人工开凿的运河,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了的河道内。泰戈尔(二)坚守自我是“凌寒独自开”的傲骨,是“任而东南西北风”的坚韧,是“清净傲妙,抱玄守一”的清净,是“一片冰心在玉壶”的高洁。坚守自我,就坚守了人性的崇高和爱的美好。大江东去,淘不尽的是一个又一个执著坚守精神核心的灵魂。屈原“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世人皆醉而我独醒”,鲁迅在”奴隶”的时代傲然屹立;居里夫人的美丽被放射性物质吞噬,被誉为“唯一没被荣誉迷住双眼的人”;伽利略不畏强权,冒死解释“日心说”真理。守住就是守住自己的精神核心,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我心依旧。改变就是打开心灵的堤坝,适当地融入江海,为了更好地生存,也为了提升生命的高度。坚守的志者,改变的智者(三)“我毕生要走的道路终于找到了,我沿着这一条道路一走走了半个多世纪,一直走到现在,而且还要走下去。”《罗摩衍那》是印度两大古代史诗之一,2万余颂,译成汉语有9万余行,季羡林经过10年坚韧不拔的努力终于译毕,是我国翻译史上的空前盛事。在悲哀、孤独、恐惧之余,我还有一个牢固的信念。如果把这一场灾难的经过如实地写了出来,它将成为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一面镜子。常在这一面镜子里照一照,会有无限的好处的。它会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应当干,什么事情又不应当干,决没有任何坏处。人在“迷途中努力,终会寻着他的正道。”歌德在生活中所经历的“迷途”与“正道”表现于一个最可令人注意的现象,这现象就是他生活中历次的“逃走”,他的逃走是他浸沉于一种生活方向将要失去了自己时,猛然的回头,突然的退却,再返于自己的心中。他从文学逃入政治,从政治逃入科学。老年时又由西方文明逃亡东风,借中国印度波斯的幻美热情以重振他的少年心。每一次逃走,他新生一次。他开辟了生活的新领域,他对人生有了新创造新启示。他重新发现了自己,而他在“迷途”中的经历已丰富了深化了自己,他说:“各种生活皆可以过,只要不失去了自己。”歌德之所以敢于全心倾注于任何一种人生方面,尽量发挥,以致有伟大的成就,就是因为他自知不会完全失去了自己,他能在紧要关头逃走退回到他自己的心中。这是歌德一生生活的最大的秘密。1922年,沈从文脱下军装,来到北京,他渴望上大学,可是仅受过小学教育,又没有半点经济来源的他,最终只能在北京大学旁听,后来一边在香山慈幼院打工,一边勤奋写作。在他生活最绝望的时候,曾写信给郁达夫求助。郁达夫登门看望了这位衣衫褴褛的湘西青年,慷慨解囊,并写下激愤的《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他发现,自己始终与都市文明有一种难以消除的隔膜,他将这种隔膜称为“乡下人”和“城里人”的隔膜。他的生命、情感,已经留在了那个给他生命、知识和智慧的湘西,他每天坐在屋中,耳朵里听到的,却不是都市大街的汽笛和喧嚣声,而是湘西的水声、拉船声、牛角声……在沈从文看来,“城市”是民族文化的歧路,“现代化”是人类退化的根源。他要为现代的都市人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