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历史解题方法指导系列02目的型教学练案【高考历史方法指导】一.什么是目的型试题?目的型历史题主要是考查历史事件、历史活动、历史人物等的主观动机和要达到的客观效果。二.目的、目标、宗旨的区别目的、目标、宗旨,都为人们想要达到的境地,都属目的这一大类,它们之间各有所不同,目的侧重指行为的意图,追求的最后结果,主观性较强。目标侧重指目的的尺度、标准,客观性较强。宗旨侧重指做事的方针、主要目的或主要意图,常具有庄重的色彩,并多用于重大事件,如重要会议、组织、活动等。三.目的型历史试题的主要分类1.根本目的:如果事件或政策、措施是统治者所为,那么其根本目的一般是为了维护或巩固其统治(如为了某某王朝的统治、为了某某阶级的统治等)。如果需要区别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的话,关键要看选项中哪一项和其统治利益最接近。2.主要目的:根本目的其实就是最主要目的,其他主要目的是指当事者除根本目的外想要达到或希望实现的各种结果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目的。一般来说,长远目的比眼前目的主要,全局目的比局部目的主要,集体目的比个体目的主要,深层次目的比表面目的主要。3.直接目的:顾名思义,就是当事者想要达到的表面的、浅层次的目的。有时直接目的表现为统治者的声明、宣称等口头表示。【2012年高考真题精选演练】一.高考真题精选演练01.(2012高考文综山东卷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02.(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3)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03.(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17)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1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A.利用义和团B.颁布明定国是诏C.预备立宪D.南北和谈04.(2012高考文综山东卷1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05.(2012高考文综安徽卷19)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06.(2012高考文综四川卷20)法国大革命之所以在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典范意义,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对“平等”原则的落实。这种落实的一个典型表现是A.高度认同政党政治B.不惜牺牲部分自由以保证障平等C.定期召开三级会议D.通过三权分立以确立制衡原则07.(2012高考文综福建卷14)《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08.(2012高考山东基本能力18)“钉子精神”是雷锋精神的写照。1963年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适应了A.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B.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C.“科教兴国”的需要D.完成“一五”计划建设目标的需要09.(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25)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A.减轻市场供应压力B.制止单位铺张浪费C.节约经费发展生产D.促进经济较快发展10.(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2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