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质元素的土壤化学土壤养分的植物吸收和迁移1第一页,共七十四页。植物的养分需要及土壤中植物有效养分概念土壤养分的供应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土壤养分的迁移及其影响因素2第二页,共七十四页。取决于植物的养分需要和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也受到与植物生长和土壤养分元素转化过程的有关因素的影响。本章从植物营养的角度,探讨与土壤养分元素植物有效性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土壤养分的迁移过程。3第三页,共七十四页。1植物的内部养分需要2植物的外部养分需要4第四页,共七十四页。养分营养利用转移运输吸收5第五页,共七十四页。1.1植物的内部养分需要植物达到某一特定产量所需要营养元素的最低量,它是一个容量因素。也有人把它定义为:植物达到最高产量时体内养分的浓度,而这就成为了一个强度因素。(主要考虑体内的养分浓度)6第六页,共七十四页。“它独绿”说明在同样的生长环境下,植物具有的适应机制7第七页,共七十四页。NNNPPPN8第八页,共七十四页。钾高效基因型钾低效基因型高效基因型缺钾处理,提前1周垮秆,迅速完成其生命周期,但却能达到较高的产量,把有限的土壤钾发挥了最大的效益。9第九页,共七十四页。1.2植物的外部养分需要与植物的内部养分需要相对应;植物对介质中养分也有一定的数量要求,这种数量要求称为植物的外部养分需要。定义:满足植物内部养分需要时其介质中养分的最低数值,或者是与该数值成比例的值。也可用强度指标来定义,即用满足植物的营养需要相对应的生长介质中的养分浓度来表示。(主要考虑植物对外部介质养分浓度的要求)10第十页,共七十四页。Adaptivesignificanceofrootsinnativeplantspecies11第十一页,共七十四页。12第十二页,共七十四页。13第十三页,共七十四页。14第十四页,共七十四页。15第十五页,共七十四页。1土壤中的植物有效养分2植物根系对难溶性养分的利用16第十六页,共七十四页。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养分和水分的储藏与供应养分和水分的储藏与供应植物-土壤关系植物-土壤关系土壤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17第十七页,共七十四页。2.1土壤中的植物有效养分2.1.1定义植物根系能够接触到且以能够被植物所吸收的形态存在的养分。Barber,1984PurdueUniversity,Distinguishedprofessor18第十八页,共七十四页。土壤中的养分被植物实际吸收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①养分必须处于能被植物吸收的化学形态;②养分与植物根系接触。①是植物有效性的基础,②是植物有效性的条件。19第十九页,共七十四页。①土壤中矿质态养分的强度、容量及动态变化;②根系对土壤养分的获取与养分向根系迁移的方式和速率;③在植物根系生长和吸收的作用下,土壤养分的有效化过程以及环境因素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方面的研究(三个方面)20第二十页,共七十四页。2.1.2土壤养分的化学有效性和空间有效性化学有效性是指土壤中植物能够吸收利用的矿质态养分和简单有机态养分。在实际应用时,往往是指用某种化学浸提剂提取的养分,它包括可溶性的离子态与简单的分子态养分,易释放的土壤固相表面吸附态养分以及植物易吸收分解的有机态养分。土壤溶液中的养分是化学形态上对植物有效的养分,但并不一定是对植物实际有效的养分。由于空间分布的原因,化学有效养分并不等于实际有效养分。与化学有效养分相对应的是缓效养分,即释放速率较慢的那部分养分。21第二十一页,共七十四页。空间有效性是指植物根系能够接触到的化学有效养分。土壤养分要与根系接触主要通过:(1)养分离子运动到达根表;(2)根系自身伸展到达养分所在部位。前者包括质流和扩散两个过程,后者为根系截获过程。因此,空间有效养分除了近根溶液中的养分外还包括迁移到根土界面的养分以及根际土壤固相释放的可溶性养分。由此可见,养分空间有效性除了与土壤性质有关,还取决于植物根系的形态和分布特征,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以及根系活化和利用土壤固相难溶性养分的能力。22第二十二页,共七十四页。2.2植物根系对难溶性养分的利用植物根系能够直接活化和利用根系附近的难溶性无机和有机固相养分。活化和利用方式根际酸化作用、有机配位体的螯溶作用、根际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