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AD-AS模型1.引言2.总需求曲线(AD曲线)3.总供给曲线(AS曲线)4.AD-AS模型第一页,共四十六页。引言短期来看,可以认为物价水平基本不发生变化,均衡产出由总需求决定,用IS-LM模型讨论即可。但在长期,物价水平将发生显著变化,就必须使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讨论均衡产出和均衡物价水平的决定。AD-AS模型建立在IS-LM模型基础之上,是长期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第二页,共四十六页。引言总需求(aggregatedemand,AD):其他条件不变,在每一个物价水平上整个社会(包括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人)愿意且能够购买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总供给(aggregatesupply,AS):其他条件不变,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全体企业愿意且能够提供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第三页,共四十六页。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ADcurve)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产出水平的组合。这一曲线是根据IS-LM模型推导出来的。两点说明a.在IS-LM模型中,M表示名义货币供给,如果令P为物价水平,则可用M/P表示实际货币供给,即扣除物价因素之后的货币供给量,表示货币存量的购买力b.相应地,L代表实际货币需求,也称实际余额需求。这表明:人们持有货币,是因为它的购买力,而不是它的票面价值第四页,共四十六页。总需求曲线rY总需求曲线的斜率a.物价水平上升时,如果名义货币供给M不变,则实际货币供给M/P减少。为保持货币市场均衡,均衡利率必须上升以减少货币需求,利率上升引起投资需求减少,均衡产出下降。表现为LM曲线沿着IS曲线向上移动。b.物价水平下降时反之c.因此,均衡产出水平是物价水平的减函数,表现为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一关系类似于微观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因而得名。LMISPYPP1P0P2ADP上升P下降第五页,共四十六页。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数学表述2:()()():(,):0ISIrSYTTGMLMLYrPYf(P)MLdYdYLMPPYdPdP另外,根据对求导第六页,共四十六页。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为何向右下方倾斜?——更全面的解释1)财富效应(wealtheffect):物价上升让消费者感觉自己持有货币的实际价值下降,降低了消费需求(庇古)2)利率效应(interest-rateeffect):物价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利率上升,减少投资需求(凯恩斯)3)汇率效应(exchange-rateeffect):物价上升导致利率上升,抬高了汇率,净出口需求减少(弗莱明、芒德尔)在上述三种效应中,消费比较稳定,净出口占总需求的比例不大,只有投资波动幅度最大,因此利率效应最为重要第七页,共四十六页。总需求曲线rYAD曲线的移动——货币市场的变动a.其他条件不变,物价水平变化引起均衡产出沿着总需求曲线移动b.其他条件变化(如M、G、T),将引起总需求曲线本身的移动c.货币供给增加引起LM曲线向下移动,导致AD曲线向右移动,在相同物价水平下产出增加;货币供给减少则导致AD曲线向左移动LMISM减少YPP0ADM增加第八页,共四十六页。总需求曲线rYAD曲线的移动——产品市场的变动a.政府支出增加或税收减少引起IS曲线向右移动,导致AD曲线向右移动,在相同物价水平下产出增加b.政府支出减少或税收增加反之c.消费或投资的增加也会引起IS曲线移动,并导致AD曲线向右移动LMISYPP0ADG减少G增加T增加T减少第九页,共四十六页。总需求曲线小结a.总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Y,P)表示令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的产出水平和物价水平b.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其他条件不变时,物价水平上升导致均衡产出减少,物价水平下降导致均衡产出增加c.总需求曲线会发生移动,原因可能是货币市场(货币供给M)的变化,也可能是产品市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收入)的变化第十页,共四十六页。总需求曲线小结d.扩张性财政政策(G↑,T↓)和货币政策(M↑→r↓)使AD线向右上平移,拉动收入增加或价格上升。e.反之,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使AD线向左下平移,拉动收入减少或价格降低。f.AD曲线包含了凯恩斯主义总需求决定理论的所有内容。第十一页,共四十六页。总供给曲线仅有总需求曲线无法决定均衡产出和价格水平,必须引入总供给曲线。背景a.古典与新古典学派重视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