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00檢測在腦堵塞診斷中的作用學生:薛力铭老師:黄涛第一页,共十五页。主要内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创新性与实用性进度安排第二页,共十五页。研究背景脑堵塞主要有非栓塞性脑堵塞及栓塞两类。〔一〕非栓塞性脑堵塞的病因有:1.动脉硬化症在动脉血管壁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根底上形成血栓。2.动脉炎脑动脉炎症性改变多可使血管壁发生改变,管腔狭窄而形成血栓。3.高血压可引起动脉壁的透明变性,动脉内膜破裂,使血小板易于附着和集聚而形成血栓。4.血液病红细胞增多症等易发生血栓。5.机械压迫脑血管的外面受附近肿瘤等因素的压迫,可以出现血管闭塞的改变。第三页,共十五页。研究背景〔二〕栓塞性脑堵塞的病因常是血流带进颅内的固体、液体、或气体栓子将某一支脑血管堵塞。其病因很多,主要为心源性与非心源性两类:1.心源性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一般发生在心脏病的根底上。病变的内膜上由于炎症结成赘生物,脱落后随血循入颅发生脑栓塞。诸如风心病、心肌堵塞、先天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心脏手术等都易造成栓子脱落。尤其这些心脏病,出现房颤时更易将栓子脱落,均可造成脑栓塞。2.非心源性气栓塞、长骨骨折时的脂肪栓塞、肺静脉栓塞、脑静脉栓塞都是非心源性脑栓塞的原因。有的查不到栓子的来源称为来源不明的脑堵塞第四页,共十五页。研究背景〔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到达顶峰。〔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3〕脑CT检查的意义:脑CT检查显示脑堵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当脑堵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堵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4〕有一种称为“腔隙性脑堵塞〞的疾病,病人可以无病症或病症轻微,因其他病而行脑CT检查发现此病,有的已属于陈旧性病灶。这种情况以老年人多见,病人常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腔隙性脑堵塞可以反复发作,有的病人最终开展为有病症的脑堵塞,有的病人病情稳定,多年不变。故对老年人“无病症性脑卒中〞应引起重视,在预防上持积极态度。第五页,共十五页。研究背景中国大陆每年有150万人死于脑血管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得到有效治疗的只有1千例左右。第六页,共十五页。研究目的rt-PA最早于1995年在美国首先被批准,成为脑血管病治疗常规用药。2004年该药进入中国,作为心血管病治疗用药进入医保目录。第七页,共十五页。急性脑堵塞的治疗原那么:个体化、分型、分期进行治疗〔一〕溶栓治疗〔二〕抗凝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必须作凝血检测。主要的副作用是出血〔三〕中成药活血化瘀治疗〔四〕抗血小板药物:〔1〕阿司匹林,是经济、实惠、平安及最常规的抗血小板预防用药,最低有效剂量为50mg或75mg/天。急性期可增加剂量至300mg/天。用药过程不需要血液学方面的检测。〔2〕抵克立得,可作为治疗用药和预防用药,剂量及用法是125~250mg/天,进餐时口服。〔3〕氯吡格雷:欧美已经开始使用,该药75mg与抵克立得250mg的疗效相同。〔五〕降纤治疗:作用是增加纤溶系统活性和抑制血栓形成,常用药物有降纤酶、东菱精纯克栓酶等。〔六〕脑保护剂:〔1〕钙离子拮抗剂:阻止细胞内钙超载、防止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量。常用药物有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盐酸氟桂嗪和脑益嗪等。〔2〕胞二磷胆碱:具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3〕谷氨酸拮抗剂和GABA增强剂。〔4〕其它:维生素E、维生素C和甘露醇也具有抗氧化和自由基去除的作用。康复治疗:是国外治疗脑血管病最主要的方法,一般在发病后3~7天便开始进行系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