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九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学校:西山小学授课教师:王俊井2016年10月23日课题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设计理念概括地说,语文教学其实就是“听说读写”四个字,本课时教案的设计,巧妙地融听、说、读、写及语言文字训练为一体,让课堂富有浓浓的语文味,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课内外结合,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遵循阅读教学规律,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参与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读出真情,读出滋味,读出个性。从而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2、读中感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3、初步学习体会课文运用数据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谈迁所遭遇的厄运和撰写《国榷》的过程,读中感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教学难点初步学习体会课文运用数据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突破重点难点设想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品词析句,精读感悟,感悟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的形象;领悟文章采用数据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加以突破。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师活动及主要语言预设学生活动预设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1、揭示课题,质疑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请齐读课题,能读得再坚定些吗?我们说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从课题能读出疑问,你读出什么疑问?2、疏理目标。(1)谈迁的信念是什么?(2)谈迁的厄运是什么?(3)厄运为什么打不垮谈迁??【设计意图:通过扣住课题,从课题出发,从课题质疑,让学生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目标明确的”的目的。】读课题,质疑问难明确学习目标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课文,思考以上问题,看谁收获最多。自主学习课文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1预设以下教学过程:(一)品读第一自然段,感悟《国榷》“初写”来之不易。1、谈迁的信念是什么?(编写明史)2、文中厄运是指什么?丢失的不就是一本《国榷》麻,为什么说是厄运呢?出示句子:“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1)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数字多)(2)数字往往是枯燥的,但从这个句子中的数字词语你读出了什么别样的意味?(可以针对某一个数字,也可以整体说)“20多年”——一年有365天,20年就是7300天,近万个日日夜夜,可见谈迁付出的辛劳是巨大的。“6次修改”——每一次的修改都要经过反复查证,反复核实,反复修改,6次该花费谈迁多少精力呀!“50多岁”——这样算来这本书应该是他30岁左右写的,那时正值青春年华,大好时光,有很多人正享受着安逸甚至奢侈的生活,而他却把这一生最美好的时光都放在了著书上,谈迁的志向多么远大呀!“500多万字”老师手里这本书密密麻麻写满了字,但也只有37万多字,500多万字相当于13本这样的书,更何况那是用毛笔一笔一笔书写出来的,远远超过13本这样的数字,可以想见谈迁付出的艰辛是我们常人所无法想象的。(2)谁想读读这句话?(3)20多年、6次、50多岁、500多万字,这岂止是数据的简单罗列啊!这些数据的背后是谈迁滚烫的一生的辛劳。让我们齐读。过度:还从哪里看出《国榷》的来之不易?出示句子:“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1)这句话中的“一点”说明什么?就是为了抄“一点”史料,谈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走一百多里路)(2)一百多里路相当于铜厂到易门的一个来回,我们坐车也要将近两个小时,何况谈迁是走着去的呀!(3)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谈迁为了自己的信念吃了很多苦)小结: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