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竑琦报告有感邢建伟2013年9月11日,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王竑锜老师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听后感受颇深,深受启发。王竑锜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对传统经典文化进行了系统演讲,从传统文化铸就灵魂的角度,通过对佛教、圣经、古兰经、道教以及儒家的“八德”等中外道德学说理念进行归纳分析,得出了大爱无疆的道德精髓和“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回报社会”的人生追求。王竑锜老师的精彩演讲深深地感染着我,使我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对人生也有了新的认识。一、要常怀感恩之心。感恩父母,这是做人之本。父母给了我生命和一个温馨的家庭,他们不辞辛劳的照顾着孩子,让我们专心工作,无后顾之忧。同时要感恩组织和领导,这是立身之基。无论在什么岗位和职务,都离不开组织和领导的教育培养。因此,要把忠诚领导、组织和事业贯穿于一切工作全过程,不断增强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回报组织和领导的培养。再者感恩同事,这是为人之道。每个人的成长进步除了父母的养育、组织的培养,还离不开周围同志们的关心帮助。正是他们感染着我,让我在和谐团结和奋进的工作氛围获得收获,逐步成长,享受工作的快乐。二、要提高道德素养。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优良作风,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精华,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培养高尚情操,巩固做人之本。三、要有奉献精神。树立多干工作、奉献社会光荣的意识,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快乐工作,在奉献中体现价值、实现自我。四、要不计得失。只有把利益看淡,你的路才会无比广阔。在工作中,要时刻以大局为重,服从集体利益,从王老师的血缘关系图中可以看出,大家都是亲人,亲人之间就要团结、不计个人得失,这样才能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第1页共12页五、要努力践行,学习传统文化,要自觉践行传统文化。今后,我将把学习、弘扬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人生情趣,同时,把学习传统文化同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来感恩、回报社会、回报领导和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第二篇:听慈善家王竑锜讲座有感听慈善家王竑锜讲座有感听了慈善家王竑锜的讲座,感觉到很有启发。首先是惭愧,真的听到那些孩子们一部接一部的背国学经典,脸上火辣辣的,尤其是在上午和下午许老师和马老师还在督促我们读原典的时候,真的,为自己的懒惰悔恨,为之前受的教育愤恨,为这个社会遗憾。的确,在上了许老师的中国思想史的时候,我突然为现代人感到莫名的悲哀,我们的古代政治,是有许多可借鉴之处的,却不幸被我们以“专制黑暗”一笔抹杀,我们的古代思想资源,并不比西方的大思想家的思想逊色,却不幸被我们以“糟粕”全部抛弃,于是,我们再没有人去认真地领略我们前人的圣贤文章,于是,我们这一代变得迷茫,变得无所适从。其次,我会去思考,我当然觉得现在的孩子应该好好的学国学,甚至现在他的这所幼儿园就是我心目中我将来要办的那所学校的蓝图。但是问题是,幼小的孩子们是应该有孩子的天性的,教育者应该是发挥孩子的天性,而不是去扼杀,孩子们在学习国学的时候,怎样解决学习国学与发扬天性的矛盾。因此,今天当我在看到后来的时候,我突然有一种感觉,就是这位企业家把这群孩子当成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工具,当成了他炫耀的资本(尽管这样想是不道德的),他的理想是要把他的那些孩子们都教成国学大师,但问题是,孩子们想当国学大师吗,以他这种理想,是不是将来孩子们只有当国学大师这一个出路呢,那是不是扼杀了孩子们向其他方向发展的可能呢。另外就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这么多的国学大师吗,而且对于孩子们的教育不仅仅只有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当今社会下,怎么保证孩子们受到的所有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社会是产生国学大师的社会吗,第2页共12页我觉得这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我相信他说的孩子们读比不读好,背比不背好,因此这也是我赞同他的地方,但是,我真的不希望他把那些孩子们当成他实现他理想的工具,否则,他的教育和当今的应试教育是没有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