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谐社会“的几点体会当前,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已成为广大党员的重要任务.下面,本人就有关"和谐社会"的问题谈几点体会.一,什么是和谐社会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充分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得出的基本结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全体人民处于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状态.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新目标,正逢全球社会主义运动在东欧和苏联遇到重大挫折的关键时刻.社会主义受到挫折挑战的同时也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今,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所产生的负面效果在急剧加大,生产的全球化加剧了全球失业,加剧了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生态系统也遭到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提倡平等和民主,反对等级和压迫,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正是对工业文明的矫正和对资本主义的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能容纳传统生产力发展之刻,就是社会主义新生产关系成熟之时,人类追求社会公正平等的目标永不过时,社会主义必将卷土重来.2,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于我们对于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和根本目标有了新的认识.长期以来,我们多注重人与自身,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入21世纪以后才真正认识到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几大和谐关系的统一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取决于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人与自身的和谐就是克己爱物,将欲望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精神享受;人的全面发展还取决于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身和谐的外化,只有在集体和社会中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还取决于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个人向往自由,要求权益自主,社会需要秩序,要求权利规范.两种需求能否协调一致,能否归于和谐,是现代社会需首先解决的问题;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取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未被人类劳动涉及的自然界也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并第1页共5页能反作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整个自然界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人类社会是个子系统.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母子系统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必然决定性地影响着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所组成的人类社会这个子系统.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3,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系,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明和社会主义实践三大和谐源流的科学归纳.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看,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基于对中国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再认识.任何和谐社会都是一个拥有巨大凝聚力的社会,立足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将得到全民族的广泛认同.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看,可持续发展是西方传统工业文明取得巨大成果和付出巨大代价后得出的基本结论,与我们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既摈弃了以神为本,也摈弃了资本主义在以人为本口号下所掩盖的以钱为本,是对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一种合理扬弃和批判超越.最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即斗争哲学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只是马克思主义在现实中根据具体情况而产生的阶段性表现.在新世纪里,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已重新认识到共产主义在追求人和社会全面发展方面的现实价值.如果说世界新社会主义运动是试图在对西方工业文明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实现超越的话,那么中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对现在所有社会主义运动的借鉴和超越,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二,如何构建和谐社会.1,和谐社会的构建要通过社会公民来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作,每个公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细胞,第2页共5页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和谐社会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