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二课时)教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活动六,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2.通过实验活动七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学习重点:溶液酸碱度的测量和意义学习难点:溶液酸碱度的意义及应用学习过程三、实验活动六酸、碱的化学性质(带领学生认真阅读实验活动六,了解实验目的,认真阅读实验步骤,要求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分组实验,以此加深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的反应、氢氧化钙的微溶性及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的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情境:出示一瓶碳酸钠溶液。先问:碳酸钠在物质的分类上属于什么?——盐。但是它有一个俗称叫纯碱,这是为什么呢?然后用酚酞溶液试验,发现酚酞变红——碱性。)四、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1.pH的范围:0~14之间2.pH的表示:pH>7,碱性pH<7,酸性pH=7,中性3.pH的测量方法:用pH试纸(取下一张,用玻璃棒蘸一滴待测液于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让学生注意观察使用pH试纸的操作)五、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带领学生认真阅读实验活动7,了解实验目的,认真阅读实验步骤,要求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分组实验,以此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和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然后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小结出下列内容。)注:(1)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时,试纸不能先用水润湿。(2)酸溶液的pH一定小于7,但pH小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只能是酸性溶液,如NH4Cl溶液的pH小于7,但NH4Cl不是酸,是盐。碱溶液的pH一定大于7,但pH大于7的不一定是碱,只能是碱性溶液,如Na2CO3溶液的pH大于7,但它不是碱,是盐。(3)酸的pH小于7,酸溶液越稀pH越大,但不会大于7;碱的pH大于7,碱溶液越稀pH越小,但不会小于7(4)溶液pH发生变化的几种情况:⑸生活中常见溶液的pH问题:⑴黄瓜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而维生素C易存在于酸性环境中,凉拌黄瓜要加点什么调料?为什么?⑵胃酸过多的人应多吃水果,对吗?(情境体验:生活中这些例子我们考虑过为什么吗?吃“皮蛋”、“米豆腐”时要加什么调料?为什么?)4.溶液酸碱度的意义(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才能进行。(2)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pH大于8或小于5的土壤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3)测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4)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注:①酸雨的pH小于5.6。②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本节小结1.通过实验活动六,进一步认识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2.通过实验活动七,学会了溶液酸碱度的测量方法布置作业:1.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复习本课题的内容;2.教材P66第2、5题课后反思本课题的内容加上两个实验活动,表现出的内容有点偏多,但好在大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活动中完成,学生学的主动。从对学生提问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对该记忆的内容还没有记忆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