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诚信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摘要题德育教育【英文摘要educationnb""“诚信”是有序、有效和成熟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作为一个社会的基础道德的重要内容和市场经济以及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密切相关。历史已经反复证实,在一个诚信丧失的社会,不仅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很难建立起来,而且,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都将面临倾覆和崩塌的危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诚信”道德的内容、体系及其价值和意义还相当生疏,这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得不到社会道德气力的强有力的支撑,在很多地方,“诚信”的丧失已经成为窒息经济发展的强大障碍和“瓶颈”。因此,在整个社会中建立起社会主义“诚信”道德体系,在我国具有非凡重要的意义。诚信道德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既有赖于社会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公众对道德行为的自我约束,也有赖于社会对年轻一代的教育。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当一个社会对现实的道德状况不满足时,它首先应求助于教育。这是由于现实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固然无明无刻不对学校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学校究竟是社会主流文化的代言人并且具有强大的教育能力,一个社会假如要想主动地改造和重建社会道德,它就应首先在学校中倡导并实践新道德。一些专家曾这样评价20世纪上半叶杜威所倡导的进步主义教育改革,以为这次改革固然在科学知识的教育方面没有取得成功,但其倡导并实践的同等的师生关系、***的学校气氛,却渗透到年轻一代的深层道德价值体系中,为现代美国式的同等、***社会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和久远的民众心理基础。由此可见,我国要想在不久的将来建立起能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新道德体系,就必须在学校中倡导并实践以“诚信”为重要内容的新道德和新道德教育。“契约——诚信”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同等——***”教育、“尊重个第1页共21页人——社会合作”教育一起,共同构成新时期新道德教育的基础。由于这三个方面是建立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社会政治***化进程和形成人和人之间相互尊重和合作新关系的核心道德基础,代表当今社会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我们之所以成对地提出三种新道德观,是由于每对道德观或道德行为都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契约就无所谓诚信;没有同等就不可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对个人的尊重,社会合作就难以健康的发展。一、在诚信教育过程中,既要关注孩子行为的结果,又要关注孩子行为过程的公道性和正当性个体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时时刻刻受到他们所接触的成人社会的影响,而成人社会的价值取向又是社会文化传统积淀的结果。在此我们举一个相关方面来分析中西方文化对人的行为进行评价的依据和重点的不同。西方文化既重视行为结果的意义,又重视行为过程的正当性;而中国文化更关注行为结果,忽视或不关注行为过程和获取结果手段的道德意义。中国这种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对诚信新题目的熟悉和评价。例如,中国人对孩子好坏、成功和否的看法多半是看重他们的终极学业成就。假如孩子在重大考试中通过作弊或其他不正当的方式取得优异的成绩,一些家长或教师会赐与默认甚至赞许。这种过分看重行为结果而忽视行为过程正当性的评价方式使得欺诈等非诚信行为有了被容忍的社会心理基础。因此,要改变或根除儿童社会的非诚信行为,必须从根本上纠正只重行为结果无视行为过程正当性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评价标准。在儿童的诚信教育中,教育者应当采用进步健康的价值取向,在评价孩子道德行为的过程中既要关注行为结果,又要关注行为过程的公道性和正当性。比如在学校的运动会上,教师应带头实践“公平竞争”的原则,不能为班级的比赛分数而答应或默认学生的“替跑”或“超项”现象。二、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个体道德的发展是分阶段的连续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科第2页共21页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儿童诚信的发展属道德发展范畴,也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一般来说,学龄前的儿童判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