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方法(没有发表)永仁县莲池班别小学李燕摘要让孩子积极开展课外阅读,使孩子“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拓宽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促进孩子智能发展,这已经成为很多家长的共识。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父母们应该站在关注孩子全面发展的高度,走出“教辅书”的狭窄圈子,把课外阅读看成小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要达到某种所谓教育目的的工具或途径。关键词培养孩子课外阅读全面发展阅读的力量是无穷的,仅让孩子靠书本上的几篇文章,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不够的,扩大孩子的阅读量,让孩子积极开展课外阅读,使孩子“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拓宽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促进孩子智能发展,这已经成为很多家长的共识,但如何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方法却让很多孩子家长大伤脑筋。下面我结合自身的体会来介绍几点方法:一.倡导陪读,激发兴趣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所以家长要从小就重视孩子课外阅读的培养。我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就给孩子讲故事,当孩子上幼儿园自己会讲一些短小故事时,总是认真听孩子讲故事,这样有家长的参与,孩子更能在阅读中体会到家的温馨和父母的爱,这样就更有效的提高了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父母这时主要是培养孩子正确的阅读习惯。很多时候,好的阅读习惯比多读书更重要。二.“用”、“学”、“积”──课外阅读的“航向”“用”即应用,就是把课内所得之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叶老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学”即学习,就是从广泛的课外读物中学习知识,增长见闻,以求“课外促课内”,相互引发,相得益彰,举个例子,《悯农》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李绅的生平,对今天的孩子来说是那么遥远,实在难以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清晰而又丰富的表象。如果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悯农的书籍,在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之后再来教学《悯农》,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也就跃然纸上,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孩子受到深刻的教育。“积”即积淀。语言精妙,源之积累。如果没有语言和语感的“厚积”,哪有惊世之作的“薄发”呢?课外阅读,博览群书,正是企望为这种“厚积而薄发”提供广阔的天地。四.课外读物应择其所好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读者在知识、阅历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提供不同的读物。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影响,同一年龄段儿童读者其知识基础和实际阅读能力会不一样,知识基础和阅读能力相似但兴趣爱好却会有不同。儿童读者大多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学习。当他们对某方面的科学知识产生兴趣时,我们推荐阅读材料,应能够让小读者由浅人深地读下去。利用优秀读物对他们进行诱导,这将有利于儿童的个性特长得到很好的发展。五.尊重孩子,更新观念一般来讲,小学生会从天性出发选择自己想看的书,父母应尊重孩子的选择。只要不是暴力、淫秽、恐怖的书籍,孩子都可以看。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兴趣,不少父母虽然鼓励孩子读课外书,但功利性较强,一切围绕考试转,以学习成绩为唯一目的。他们鼓励孩子读书,但买的都是教学辅导一类的书,其他书一律禁止。父母们应该站在关注孩子全面发展的高度,走出“教辅书”的狭窄圈子,把课外阅读看成小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要达到某种所谓教育目的的工具或途径。带领孩子走进广阔的书的海洋,博览群书,才能给孩子全面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