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1课《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迁江镇中心小学韦兰秀《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可先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一遍遍地读,从感受热烈的气氛,到感受每一个人心里的热情,到感动我们的心,最后在展示读中去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动。【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2、体会对周总理的热爱之情。【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云南有个美丽的地方叫——西双版纳,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那里看看!(看录像)2、每年清明节前后,凤凰花开时,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板书)师介绍:泼水节就是他们的节日,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锣,打着鼓,唱着歌,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3、泼水节每年都过,可是1961年的泼水节却令傣族人民世代难忘。(板书:难忘)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出示课题:难忘的泼水节。指名读课题。设计意图:录像激趣,导入课文,让学生了解泼水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自由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2、自学生字、新词。3、检查自学效果。①字音:泼:pō乐:lè②字形:乐:共5画,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写成两笔:竖、横。幸:要与熟字“辛”区分字形③解词:花炮:指燃放的彩花和鞭炮。象脚鼓:是傣族的一种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在鼓面。演奏时斜挎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来给舞蹈伴奏。4、熟读本课生字词。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5、请三个同学读课文。第一个同学读1~3自然段,第二个同学读4~6自然段,第三个同学读7、8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且边听边想每个同学读的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读后回答:(1~3)自然段写周总理到来前的情况。(4~6)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7~8)自然段写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设计意图: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学习布局谋篇的方法。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设计意图:巩固识字、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人文熏陶。四、作业。1.写生字各一行。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巩固复习生字词。(采用各种形式读熟,做到脱口而出。)2、再读课文。二、学习课文1、教学第二段: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⑴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⑵出示句子:“”齐读。(3)谁能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设计意图:语文课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从课文这个例子中学会作者的表达方式,要学生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2、教学第三段:⑴那一年,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可是他还是来到了那么遥远那么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怎能不让人开心,怎能不让人兴奋了?让我们也加入这行列,看看人们是怎么样欢迎周总理的。要求:读第三段,你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⑵交流:谁在当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象脚鼓声、人们)①“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A、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B、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这人山人海的热闹,读出这锣鼓喧天的热闹。C、多么壮观的场景啊,一起来读一读!②“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A、你看到了什么?你在哪里见过“鲜红的地毯”?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情况下会用“红地毯”?而傣族的人们撒花瓣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