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古诗两首题西林壁作者:苏轼讲授人:王建梅学习任务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壁、缘”两个汉字。了解作者生平。根据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或借助文中注释,自己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在庐山观察时,因为地点和角度的不同,所以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体会诗人的心境。作者生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这首诗是苏轼在被贬的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来的。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注释:1.题;书写,题写。2.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5.缘:因为。3.横看:从正面看。侧:侧面。4.各不同:各不相同。不识:不能认识,辨别。真面目: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课文翻译从正面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庐山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这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这两句体现了诗人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它告诉我们“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的这么一个道理。总结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人或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作业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