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一篇:《家庭对幼儿心理的健康教育》学习心得VIP免费

第一篇:《家庭对幼儿心理的健康教育》学习心得_第1页
1/8
第一篇:《家庭对幼儿心理的健康教育》学习心得_第2页
2/8
第一篇:《家庭对幼儿心理的健康教育》学习心得_第3页
3/8
第一篇:《家庭对幼儿心理的健康教育》学习心得9月28日我与xx家长和xx家长在XX省西安师范学校学习了《家庭对幼儿心理的健康教育》。本次学习我们明白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做好家庭教育,使我们在场的每位都受益匪浅。听课的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点:一、心里抚养一个人的心里是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那么,心里抚养有多重要呢。我们以一个实验诠释了它,这个实验叫“感觉剥夺”。首先,找来一些人并问他们“什么是幸福”,很多人说:“幸福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用动就能有钱。”科学家们就给他们创造了一个这样的空间,在一个只容得下一张床的房间里,有两个口,一个口你可以说出想要吃喝的需求,另一个口就可以把这些东西送进来,吃饱喝足后就可以躺在床上休息。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些人第一天很开心,觉得很满足,第二天就有人觉得无聊并晚上出现失眠症状。在这个实验中,坚持时间最长的也只有四天时间,可见他们并不幸福,这些物质需求不是人类的重要需求,人的心理需求才是更重要的。二、家庭教育1·社会问题可归结于人的问题家庭教育主要为社会教育,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气质,那么它是怎样长生的呢。可归结为五点:(1)孩子的胃口---喂出来的;(2)还的脾气---带出来的;(3)孩子的观念---唠叨出来的;(4)孩子的残忍---孤弱无助熬出来的;(5)孩子的无耻---百般迁就溺出来的。一个孩子从小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形成什么样的气质,都与抚养人给予的教育有密切关系。抚养人对抚养者有:(1)生命决定权;(2)物质提供权;(3)照顾程度权;(4)个性决定权。2·亲自陪伴比丰富的物质更重要(1)给孩子挣钱的时间不如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2)给孩子存钱的努力不如教给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第1页共8页(3)找奶妈带孩子不如自己辛苦带孩子三、人性的培育比智力的教育更重要(人性的核心---对人类的情感)1·孩子的回报取决于父母的给予(1)一个没有感受过快乐的人你会有健康阳光的心志(2)一个没有被亲人或社会善待过的人不会温情的善待别人(3)一个从未体验过被尊重的感觉的人不会有自尊而自制,也不会有尊重别人的权利和生命(4)解决未成年人的问题取决与成年社会的努力程度2·改变孩子的行为须先改变大人的行为(大人们好好学习,孩子们才能天天向上)(1)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要能够先发现自己教育中的问题(2)虽然在社会中做父母不需要文凭,但教育孩子的知识不是生来就有的3·成长知识乳儿期(0-1岁);婴儿期(2-3岁);幼儿期(4-5岁);以上主要为家庭教育年龄段,对抚养人有较强的依恋性、社会性及观念属于发展阶段。学龄初期(6-11岁);少年期(12-15岁);青年初期(16-17岁)以上主要为学校教育年龄段,孩子性格已经形成,自我意识得到较大发展,独立性出现并能与同辈人和谐主动交往等。青年中期(18-25岁);青年晚期(26-35岁);中年期(36-60岁);老年期(61岁以上)以上年龄段人格已经趋于稳定。4·何为依恋12岁之前为依恋期,具体表现为:(1)想接近某人;(2)与该人分离时紧张不安;(3)重逢时高兴5·性格性格是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性格决定每个人的命运。性格是取决于六岁前的教育而形成的,那么怎样正确的教育还呢。(1)抑制任性;3岁起对他(她)说“不”,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抚养人要求会越来越多,但抚养人不能一味的给予第2页共8页宠溺,在某些时候可以对他(她)摇头说“不”(2)防止压抑鼓励说出理由(沟通表达训练);(3)克制冲动:诱惑与条件同予(时间思维训练);(4)防止自私:食物等分享训练(空间思维训练);(5)防止娇气:游泳等体育训练(意志力训练)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活到老,学到老。才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会导致有理想、有抱负、有作为、有成就。要不断的“充电”,做一辈子的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在此感谢园领导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谢谢。第二篇:《幼儿教育的安全管理实务》学习心得有感于安全第一“安全第一”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这样的口号随处可听。在各行各业中,安全都是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抓,对于我们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行业来说,安全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一篇:《家庭对幼儿心理的健康教育》学习心得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