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农村低学段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郁小梅从我这几年在农村小学任教低年级语文科的经验来看,农村低学段的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大部分都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逻辑混乱,内容贫乏,语法错误等。有些老师到临考前不得不选择最无奈的办法:让学生死记硬背几篇范文,到考试时再想办法套进去。这个办法虽然能看到眼前的成绩,但从长远来看,却是行不通的。常言到“得语文者得考试,得作文者得语文”。作文在考试中占得分值都是比较高的。那该如何培养农村低学段孩子的写作能力呢?下面我将和大家分享我这两年来的一些做法:一、培养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在专制型的班级模式下,学生连动都不敢动,又怎么敢说呢。所以老师在班级日常管理和语文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哪怕他说的天马行空老师也不要去批评和嘲笑,假如周围的同学嘲笑的话,老师也应该去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二、为学生创造条件去进行阅读。有许多农村孩子,学校虽然有图书室,但由于各种原因,低学段的学生阅读率是较低的。另外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家长的重视也不够。学校可以建一个开放式的书吧,把书架放在食堂门口,教学楼等。再找一些适合低学段孩子的读物,供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阅读。但要制定一些制度,教育学生爱护书籍,及时归还。三、教学中注重字、词、句的积累。一二年级虽然主要是识字教学,但教师可以在教学生字的同时,让学生组词,然后用词语来进行造句。在造句中注意纠正学生一些不好的语言习惯,如“我吃饭过了”“学生喜欢按照桂柳话的语序逻辑来说普通话,以及在说话过程中啰嗦,教师也要注意纠正。每篇课文的描描写写下面都有词语花篮,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本课中用得好的描述性的词语写在空的花篮里,早读课的时候也要进行朗读,最开始的时候,教师最好指定词语,因为有的学生可能只会找一些很简单没有积累意义的词语。例如,我在教学《演一棵大树》时,有些学生就积累“大树”这个词语,而“轻轻地”“佩服”这些较好的词语被忽略了。还有我们同步学习练习册中每一课的底部都有好词好句摘抄,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并摘抄到“采集本”上。教会学生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好词好句,认真积累。四、教学生会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低学段的孩子领悟能力没有那么强,写作手法在讲课文的时候遇到了,就可以顺带讲一下。通过学课文渗透到学写作。例如我在教学《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时,有一段话“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洒落在地上,沙沙沙,沙沙沙……”这段话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春雨比作是春姑娘纺出的线。可以简单告诉学生什么是比喻的写法,不用讲太多的语法知识,举一反三,再让学生说说春雨还像什么,我的学生受到启发后,有说春雨像奶奶的银发,有说像老奶奶的缝衣针等……再让学生和同桌讨论后说说自己想到了哪些比喻句。再例如在教学《小树谣》这一课时有一句话”小树,在春风里摇“用了拟人的写法,在教学这里时,我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棵小树,表演一下在春风里摇摆的样子。低年级学生比较爱表演,一下子就来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开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拟人句后,并试着说出几句拟人句。总之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也要及时表扬,培养学生回参与的积极性。五、教会学生看图。看图说话,会看图是比较重要的。培养学生看图的思维是重点之一。如果是侧重写事件的,可以教学生从“图上有谁“”什么时候“”在干什么“几个点进切入,展开来写。如果是侧重写景的话也要教会学生看图的空间顺序,比如先写天上的,然后写地上的,或者从左到右看图,避免文字太跳跃,除了看图的思维要注意引导,在写作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一些我们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引导学生运用一些写作手法。例如大显身手的第二单元测评卷,最后一题是看图说话:图上有一个小男孩在放风筝,天上有小鸟在飞,池塘里有两只青蛙。有个学生写的比较简单“小明在放风筝,小鸟在天上飞,池塘里有两只青蛙”而有个学生就写得比较好“春天来了,小鸟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小草发芽了,柳树在春风里跳舞,小明在草地上快活的放风筝,两只小青蛙在旁边’呱、呱、呱’的叫着,好像在说’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