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七册垂直与平行例1教学设计吉水县文峰小学王水根教学内容:P64、65及练习十一第1、2、3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推理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教学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1、整理图形,展示把具有代表性的图形进行分类。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3、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包括垂直和一般的相交情况)。2、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3、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4、学生试着说概念: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的概念。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