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例研究及其方法中宁县教研室贺晓锦一、课例研究的内涵1.什么是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一种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究活动。它是教师个体或教研共同体在一定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对这节课的全部或若干环节的设计、实施、成效、问题等,进行分析、反思、改进、完善的专业性研究活动。课例研究以真实的课堂为前提,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自身的实践智慧与教科研能力,成为研究型教师。2.课例研究与“评课”的不同同常的评课:是站在评课者个人立场对课例加以“评判”往往单看教师的“教”而较少关注学生的“学”只看教师教学方法而较少将之与教学内容关联起来往往抽象地上升为教学理念往往归结到教师的教学技能或个人化的教学要求。面对复杂的课堂现象教师想教什么教师实际在教什么学生实际在学什么课堂教学的两个要点:合宜的教学内容(正确的、对学生有用的……)有效的教学设计二、课例研究的形式1.课例研究的三个环节一节课例的研究一般由“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馈会议”三个环节组成,可以循环反复,不断研究改进。在每个环节,关注的中的各有不同。教学设计: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对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处理,对学情需求与问题的了解与分析,每个学生存在的认知、能力基础的个别差异,教学策略与技术的选择与运用。教师究竟想通过这节课,让学生学到什么。若是一节研究课,还应说明这节课的研究主题,以前这节课是怎么上的,效果与问题,本节课打算做哪些探索和改进。通过这种活动,可以帮助执教者廓清自己的教学理想和蓝图,只有想清楚了,上课才能上明白。课堂观察:是研究小组的成员进入课堂现场观察执教者的实施过程。关注点: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想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差距,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以及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学生投入的程度,理解的差异,相互的合作与交流,教师的聆听与回应,是否适时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详细搜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与数据,并注意发现与捕捉关键的教学事件。课堂观察的两大视角关注知识传授高认知水平、高质量关注学生发展高参与度、公平与个性差异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设计、观察、反思的视角一、教什么1.有明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2.在概念间建立联系(新与旧、跨学科、上位和下位,知识与经验)3.注意体现学科特点与本质4.重点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5.易懂问题少讲,易混问题仔细辨析6.适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7.仔细聆听,灵活应对,动态生成新的课程资源二、怎么教1.以学定教,针对学生个体需求与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2.先学后教,发动学生倾情投入预学习3.启发式提问,给思维和问题搭“脚手架”4.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对学生寄予高期望值5.分层指导,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教法与练习6.示范高水平的操作,恰当运用教育技术7.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进行有意义学习四、学的如何1.课前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基础,个别差异2.课堂提问,了解发现学生思维差异,疑难问题3.设计分层练习,针对易混问题,仔细辨析4.设计变式训练,加深理解,学会迁移5.当堂检测,了解教学效果,反馈回授6.设计开放题,鼓励创造想象,多元思考7.给学生足够时间,独立思考与练习课堂教学设计、观察、反思的视角三、怎么学1.指导预习,带着问题自学2.师生、生生间相互交流,生生互教3.学思结合,深入与文本对话4.根据学生个别差异,设计跟进式练习5.发展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技能技巧6.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反思,主动质疑问难7.引导学生学会记笔记,抓要领,做小结反馈会议:由执教者课后说课,分析这节课的得失与感受,有哪些成功的亮点,还有哪些问题与不足,研究小组的集体评课,反思教师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是教学设计本身还不够完善,没有体现学科特点,没有针对学生的问题,以学定教,还是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上有何缺陷值得改进,要通过课后测试和问卷,了解当堂的教学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教学设计,通过后续的行为跟进,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课例研究的要素主题与背景情景与描述问题与讨论诠释和研究主题与背景课例研究是选择一两个问题做比较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