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教学形式直观教学教师蔡尚儒单位广西桂林市兴安县严关镇中心小学课题名称《小熊开店》学情分析:本班共有42人,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好,学习兴趣比较浓厚。教材分析:《小熊开店》(第42~43页)是学生在学习了乘、除法的意义后,进一步学习应用乘法口诀进行除法计算的第一节课。也就是说,从这一节课开始,要求学生摆脱直观操作求商的方法,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结合《小熊开店》的具体情境,把乘法问题与除法问题混编,以便进一步体会乘法与除法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会应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体验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体会乘法与除法运算意义的联系与区别,会应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4.培养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收集并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学会利用相关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抽象思维以及思维的灵活性和求异性。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2到5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难点: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策略:使用PPT课件和投影仪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复习铺垫,激趣引入1.用开火车形式复习2到5的乘法口诀(课件出示补充口诀10题)。2.我们班的小朋友果然厉害,把口诀补充得又对又快。动物王国里的小熊看了大家的精彩表现,想邀请大家开着火车去动物王国游玩,愿意吗?好,我们现在就出发!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我们先去小熊的小商店里逛一逛吧!从小熊商店可以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指名说一说:每个布娃娃6元,每辆坦克5元,每个皮球3元,每个铅笔盒4元,每只风筝8元。)小熊的商店好热闹呀,小猴、小猫、小狗听说小熊商店开张,一大早就赶来买东西了!小猴非常喜欢坦克,想买4辆坦克和好朋友一起玩,可是小猴抓抓耳朵怎么也想不出4辆坦克需要多少元钱?谁能帮他算算?1.出示问题:买4辆坦克需要多少元?(1)指定学生回答。(2)问:这里的5×4表示什么意思?计算时用了哪句口诀?小猫也想买坦克,它拿出20元给小熊,可小熊一时糊涂,不知道拿几辆,你们能帮它计算20元可以买几辆坦克?2.出示问题:20元可以买几辆坦克?(1)怎么列式?(20÷5=4(辆))(2)这里的20÷5表示什么意思?(3)你是怎样想出20÷5的商的?(4)指名回答,学生可能有几种回答:①1辆5元,2辆10元,3辆15元,4辆20元,所以可以买4辆;②用口诀:四五二十。③用口诀想,几五二十?四五二十,所以得4。④因为5×4=20,所以20÷5=4。……师:你认为刚才这几个同学的办法,谁的办法最简便,你最喜欢谁的办法?为什么?(用乘法口诀计算比较好)师:小朋友们真能干,能用口诀很快求出20÷5的商。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2到5的口诀求商”。(板书课题)3.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师:仔细观察上面这两个算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A、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B、小结:这两个算式的算法不同,意义不同。5×4表示4个5元是多少,20÷5表示20元里面有几个5元。但是3个数是相同的,都是5、4、20.这两个算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乘法算式中的积在除法里作了被除数,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在除法里一个作了除数,另一个作了商。它们在计算时用了同一句口诀。利用乘法口诀不仅可以求积,还可以求商。4.丰富情境,运用求商方法,解决类似问题:(1)师:小狗有12元钱,它见小朋友们这么能干,就出了两个问题考大家。课件出示:12元钱可以买()个铅笔盒。12元钱可以买()个皮球。A、学生独立解决,然后交流求商方法。B、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得出:被除数一样,除数和商交换了位置,应用的口诀都是“三四十二”。(2)老师拿了24元钱,也想在小熊的商店里买点东西,买哪一种东西能正好用完?能买几个?赶快帮老师出出主意吧!学生可能会想出多种方法:A、能买3只风筝:24÷8=3(个)B、能买4个布娃娃:24÷6=4(个)C、能买6个文具盒:24÷4=6(个)D、能买8个皮球:24÷3=8(个)提问:这四个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