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第2课时)黔西四中万朝军一、教学目标1.学会溶液稀释和增浓的计算。2.初步学会溶液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3.分析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溶质、溶液质量进行溶液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二、教学重点1.溶液稀释和增浓的计算。2.溶液与化学方程式综合计算。三、教学难点溶液与化学方程式综合计算。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五、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提出问题:许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例如实验室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而我们实验室里购买的过氧化氢溶液是30%的,为了在实验室达到反应速率适中的效果,我们需要将30%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稀释。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溶剂、溶液质量变化情况。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讲授例:将50g3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指导学生实验:将10g16%的氯化钠稀释成4%的溶液。教师巡按照幻灯片提示,计算并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视,和学生交流,并指导实验。实验结束后,追问:如果将溶液的浓度增大,应怎么办?在这个过程中,溶质、溶剂量如何变呢?学生由生活经验可以讨论得出:(1)加溶质,溶剂量不变;(2)蒸发溶剂,溶质量不变;(3)或者加入更浓的溶液,溶液混合前后溶质的总质量恒定。解决问题、合作能力。提出问题:为测定某失去标签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将2.5g二氧化锰放入盛有100g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反应完全结束后,共收集到1.6g气体。原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学生思考、交流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的求法,及溶质质量分数求法,并进行计算,一学生板书,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列举实验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题:100g某硫酸溶液恰好与13g锌完全起反应。试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教师和学生互动并板书讲解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求法。写出反应锌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与老师一起分析并计算:13g锌可以和多少克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能够生成多少克硫酸锌和氢气。然后计算出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讲练结合,加深对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综合计算的印象。练习:100g稀盐酸和10g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学生做练习,让两个学生板书,发现问题,然后交流,并解决问题。巩固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1.溶液稀释和增浓计算稀释: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小结增浓:(1)加溶质,溶剂量不变;(2)蒸发溶剂,溶质量不变;(3)或者加入更浓的溶液,溶液混合前后溶质的总质量恒定。2.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综合计算(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找准代入方程式中的纯净物质量,计算溶质和溶液质量。作业将本节课知识归纳、总结在笔记本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