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对话以书为侣——《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这是英国作家尤安•艾肯在1974年世界儿童图书节上的一篇精彩献辞,告诉我们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常读常新;设问、反问、比喻等写作方法的灵活运用,更是让文章回味无穷。阅读此文,有强烈的对话感,我们仿佛在与作者对话,仿佛感受到作者与现场听众的对话;阅读此文,我们深刻体会到作者爱书如友、爱书如家的美好情怀;阅读此文,会让我们爱读书、会读书、享受读书。【设计理念】基于对文本的理解,我们聚焦“对话”元素,形成多维度、多形式的对话,走近文本,走进作者,走进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发现表达特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3.通过多角度、多形式的立体式对话,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并受到启示。【教学预设】一、初读课文与文本对话1.揭题自由初读师:猜一猜,这是什么字?(师板书:)生:吕。师:对,吕的原义是指脊椎骨。看,吕的字形多像两块串在一起的骨头,密不可分。师:这是什么字?(师板书:)生:侣。师:从字形上看,你能猜出古人想告诉我们,怎样的两个人才能称之为侣?生:两个亲密无间、形影不离的两个人称为侣。师:有这样一个人,她“走遍天下书为侣”。(板书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这个人为什么要以书为侣呢?(师在课题旁打“?”)师: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完之后谈谈感受。2.交流初读感受生:我感觉这位作者非常爱读书。生:课文中说书就像自己的朋友和家人一样,我觉得说得很对。生:一本书反复读一百次,每一次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师:同学们真会读书,初读课文就很快抓住了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东西。二、再现场景与作者对话板块一:走近作者1.介绍作者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呢?她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呢?很久以前,一位小姑娘有这样一个梦想:在一棵美丽的大树上长着许多许多的书,小娃娃们一伸手就够得着……人们由这个美好的梦想受到启发,创办了“世界儿童图书节”。每次都会有一名儿童文学作家为全世界的孩子写一篇献辞这篇文章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在1974年世界儿童图书节上做的精彩演说。2.了解文体师:这是一篇演说稿,我们强烈感受到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现场对话和互动交流。请你到文中找一找,哪些话可能是听众说的?生:这一句“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把它背诵下来。”是听众说的话。生:这一段中的“一本书!”也是听众的话。师:这里直接告诉我们,这句是听众的感叹。还有些听众的话藏在文字的背后,请你再读课文,一定会有发现。生:第一自然段中“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我认为有可能是听众的话。生:第三自然段的开头,作者说:“如果你问到我”,我可以猜测出,前面肯定有听众问作者:“你选什么呢?”师:真会读书,这是你们读文后新的发现。3.场景再现师:带着发现,让我们来到1974年世界儿童图书节的现场,演一演其中的场景。我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你们就是——生:现场的听众。师:演说现在开始!师: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生: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一只口琴师:似乎很难作出选择。师:如果你问我生:尤安.艾肯阿姨,您会选择什么呢?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生:一本书!师:我听到有人感叹了:生: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背诵下来。师:表演到此结束,与你们的合作非常默契!4.质疑作者师:同学们,为什么作者选择一本书时,听众们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生:听众可能会疑惑,作者不选美丽的图画,不选好听的百音盒,为什么要选一本书呢?生:听众会惊讶,为什么选择一本书呢?这本书反复读总会读厌的。师:是呀,这是一趟怎样的旅行呀?生:独自一个人,一定很孤单寂寞。生:周游世界,路途遥远。师: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