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从中唐开始,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迁。均田制崩溃,庶族地主经济与小自耕农经济迅速发展,直至占据社会经济的主体地位t与此进程同步,世俗地主亦取代门阀地主,成为历史舞台上的主角,这一态势至赵宋更被加以确定性的推衍。有宋一代,“白衣卿相”为数众多,文人士大夫在重文轻武的国策下,地位前所未有的优越。如果说,以世俗地主为主角的历史大戏在初、盛唐帷幕初揭,那么,中唐至晚唐是帷幕大开,迨至北宋,則是乐鼓高奏,舞影缭乱,主角堂正登场。……庶族地主经济的发展以及世俗地主力量的壮大,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关于庶族地主经济发展的影响的观点。注意:论文要围绕主题展开。(2)论点应由史实支持。(3)论述要层次分明。(4)语言要通顺流畅。1.评分标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采用整体评分法。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O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参考答案:观点:庶族地主经济的发展以及世俗地主力量的壮大,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论证:其一,由于庶族地主经济的发展,较为广大的社会阶层取得了某些相对独立的经济地位与政治地位,个体的主体价值意识和人格意识较以往自觉而明朗,由此推动了世俗文化的兴起。其二,以广泛世俗地主阶级与广大自耕农经济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封建政治,在扫荡了贵族分裂割据后,趋向建立极端专制集权,由此推动了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和维护封建伦理纲常的理学的兴起。最后,为适应世俗地主的发展,宋代教育在教育对象上打破严格的门阀贵族的限制,显示出一种平民化、普及化的趋势,由此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发展。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崔卫平:能向我们读者概括谈谈,当我们谈论启蒙时,是谈论什么吗?陆碧娜:谈论启蒙(启蒙思想)就是谈论对权力的批判,是对于权力的理性批判。启蒙不是一个方案,启蒙是一个提问题的方法,一个特殊的手段和角度,尤其是提出政治的问题。你总是可以看到事情明显地受到利益主导,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或其他种种利益,但是启蒙对此采取始终不渝的批评态度。因此,启蒙不意味着曾经发生的,而是始终活跃的一个东西。启蒙不是单单属于某个历史阶段,而是超越历史时期的。——摘自《南方周末》(2013年1月17日)《访陆碧娜教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启蒙不是单单属于某个历史阶段,而是超越历史时期的”这一观点。参考答案:发生在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一场思想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宣传自由、平等,提倡用理性来评断事物。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4分)启蒙运动的思想超越了历史时代,主要体现在:提倡民主、科学、平等的思想;反对一切权威,主张用理性去判断是非;对权力理性的批判以及批判权力的精神;三权分立学说等。(4分)在人类社会文明演进中,民主、科学等思想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对权力的批判,主要缘于社会的不平等,任何社会只要存在政治权力无限膨胀等不平等现象,就需要有对权力进行理性的批判精神,并对权力进行合理的制约。在启蒙运动后的欧洲及世界各地,依然存在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比如:专制制度,民族压迫,科学、民主程度不高,滥用政治权力,权力与利益相勾连等现象。所以,在启蒙运动后,启蒙思想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世界各地的民主、民族革命斗争,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4分)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53年,中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同时,社会的其它领域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