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活化德育摘要:德育工作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越来越最重要。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通过树立自我形象、借助数学知识载体、确保教法学法多样、进行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感染和熏陶。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教学德育教育我国教育学家蔡元培曾今这样写道: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同时,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可见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将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呢?笔者有如下的一些浅显认识:一、师先行立表率。教师自身的形象和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比如:教师的言语表达、板书设计、教态程度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一种熏陶和传递。有的老师在基本功不过关的情况下就为学生板演运算过程、字母书写等,而学生却在无意识的模仿,势必造成解题步骤不完整,书写不规范的常见问题。脾气暴躁的老师更是通过言语攻击的办法来刺激学生学习,反过来竟成了学生模仿的典范。这种反面教材已屡见不鲜了。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师先行立表率的重要性。当然,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二、挖教材立素材我国有许多数学家,如刘徽、祖冲之、陈景润……应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介绍,因为他们的故事,也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虽然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只是以“万花筒”、“资料袋”的形式出现,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结合教学要求,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积累当中。例如在“亿以内的数”教学中,结合教材印度洋大海啸的具体情境,通过粮食短缺问题可穿插献爱心、珍惜粮食、保护环境等教育,既丰富课堂内容,又能形象具体地接受重难点。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发展历史,认识数学家祖冲之,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动力。这样的例子在数学教材中还很多,只要能立足于教材,德育教育的素材还少吗?三、进课堂树榜样新课标要求教法学法要灵活、多样,尝试应用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等,实际已经渗透了德育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单纯地让学生背公式,记概念已经不适合现代教学理念。组织小组合作,引导探究规律,总结学习方法,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行共同讨论,思考和总结。同时,也要树立榜样,定期奖励(方式多样)优秀小组和优秀代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不仅能完成教学目标,还能让他们深知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使学生真正意识到个人学习与组员、组间之间是相互存在、共同进步的关系,让他们从小就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当然,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的方法还有很多,同时,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通力合作,才能将德育教育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