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音符诗意低语课堂屈原管理区凤凰联校谢发电话13575042818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是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语文教学亟需诗意之水的浇灌,语文教师亟需诗意水的滋养。当我们的课堂变得绿意葱笼、鲜花盛开之际,也就是语文教学走进一个崭新的诗的境界之时。《语文课程标准》引发了我对语文课堂的反思。面对课堂上50多双清纯的眼眸,我经常扪心自问: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学生们!理想的语文课堂是什么样的?理想的语文课堂又应该给予学生些什么?我试图构建一种能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使语文学习更具生机和活力的诗意课堂。我把构成这种理想课堂的因素称为“绿色音符”。现代意义上的“绿色”,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颜色,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人文精神的象征而“绿色”一词运用于教育领域,则衍化为一种教育理念,一种艺术化的教育,一种将“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对人的爱”统一的教育境界。“音符”在语文中是指美丽而有节奏的旋律。我试图弹奏这些“绿色音符”来诗意低语课堂,让低语课堂充满着浓浓的诗意。一、绿色音符之一:人文与情感共振课堂是饱含“人文与情感”的课堂。学生需要教师从人文的高度对其的生命发展加以观照,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创设放飞灵性翅膀的机会。也只有洋溢着人性之美的课堂,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情感”是文章的灵魂。语文课堂远离了“情感”只能是“一潭死水”。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情感直接影响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教学情境的创设。在课堂上,一个好的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与文章蕴涵的情感相吻合,当喜则喜,该怒则怒,师生一道激动、平静、愉快、悲哀、得意、紧张、悠闲,让整个课堂“情意”浓浓,充满着和谐、诗意的氛围。1、课堂流淌着人文美。学生心中有着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课堂上,教师要发挥独特的人格魅力,用自身的人文蕴涵去滋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感受到教学的人性美,受到“润物细无声”的人文熏染。如:学习《阳光》这篇课文时,首先诗意引入: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和咱们一起,大家欢迎他吗?(教师边走出教室,做邀请状)师:瞧,孩子们,咱们的客人来了(教师拿小镜子将阳光反射到教室里)!1他是谁呀?你们也想和老师一样,把阳光请进来吗?那就开始吧!(游戏:《请阳光来做客》。学生纷纷走出教室做游戏,同时伴音乐《七色光》)。然后让学生在音乐中听课文录音朗读,再自己读读,说说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生1:我读懂了小树因为有了阳光长得更高了。生2:我读懂了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生3:阳光为什么能让小树长高?师:有谁知道?(小男孩站了起来,一时语塞,哼哼了半天说不出来。)师:我知道,你心理明白,嘴上说不出来,是吧?小男孩:是的。(师非常信任地点点头,笑着对他说:“一定是这样的。”并摸摸他的头,请他坐下。)师:先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好吗?(其它同学说了很多,老师做了小结,准备进入下一个环节。)小男孩:(突然将手高高举到我面前)我知道了,还有阳光对小树的爱,就像老师爱我一样。师:(幽默地笑着)噢,怪不得你刚才一时回答不上来,这么与众不同,真了不起啊!(众鼓掌,笑)是呀,还有一种爱,是一种没法用语言表达的爱。阳光对禾苗、树木、河流……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老师每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每一句朴实的话语,每一个不起眼的细节,都透着对学生深深的关爱。这样的课堂,流淌着人文美的暖流,其美如诗。2、课堂流淌着情感美。教育是什么,它可以是唤醒,是等待,是激励,是鼓舞,但教育首先是保护。童年对孩子来说,是纯洁的,充满着天真与好奇,如果孩子在童年时代所持有的好奇、探索精神和创造力能得到珍惜、呵护,这可能会使孩子的一生都得到较好的发展。但童年又十分的脆弱,很容易受到伤害,他们渴望教师真情的滋润,需要教者关爱有加,呵护倍至。孩子的童心、童真、童趣要好好保护,任何形式的简单、粗暴、冷漠、体罚,都是对孩子美好而脆弱的生命的任意践踏因而是不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