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旗完小语文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时间2016年8月28日课题:1.山中访友共需2学时备课教师:杨振华教材分析:《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互诉心声,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作者会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称呼,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不过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引导他们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运用的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学习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学习难点: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材料准备:课件第二学时教学流程设计1教学目标:1.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2.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重点:感受大自然的美景,领会作者的那份深厚情感。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方法:阅读理解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复习引入(1)听写词语。清爽德高望重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津津乐道精致蕴含奥秘别有深意侠客(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①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感受幻境,体会写法。②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三、学习首尾,体会写法(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2了“山中访友”。五、布置作业1.背诵积累,提升感悟2.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板书设计:1、山中访友出门古桥树林访友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热爱自然小花落叶石头亲近自然阵雨岩石告别归来课后反思:教学本课时,我注重学生的朗读,本文有着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飞扬着作者丰富的想象,从文字背后投射出是人一般鲜活的气质和性情,让人越读越爱不释手,因此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习了这一课,我们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所打动,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教研组长签字:2016年月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