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教案教学要求1.掌握生字词。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绘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领略原始森林的风光,体会作者的情感。3.了解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讨论、体会其好处。4.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绘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领略原始森林的风光。教学难点了解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讨论、体会其好处。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词。2.能力目标:自己尝试着读懂1、2自然段。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绘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的?领略原始森林的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森林录像、生字卡片、地图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林海。2.讲一讲“林海”的意思。(森林像大海一样)3.教师启发:这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引导学生知道本体、喻体、比喻词分别是森林、大海、像。4.教师强化:让学生课后通过自己查阅资料知道什么是比喻句。5.拓展思维,大家讲几个含有比喻关系的词语。()海()海()海(灯)(火)(书)(云)(人)(花)(星)……6.教师肯定:好,大家三言两语就把我们的生活说的波澜壮阔,现在我们走进老舍先生写的茫茫林海去看一看,看完告诉老师你获得了怎样的印象?7.观看森林图片。8.讲印象:美丽、广阔、壮美……9.出示地图,认知大兴安岭在黑龙江省.二、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卡片。2.指读、认读。凌(líng)云盛气凌人酝酿(niàng)酿造大厦(shà)砍伐(fá)综(zōng)合三、学习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哪几自然段具体写了林海的美丽景色?2.哪一自然段写“我对大自然的印象”?学生10分钟自学后反馈汇报,教师归纳。3.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大兴安岭给人的印象是亲切、舒服。4.课文第2—7自然段写大兴安岭的岭、林、花。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2.找出两个词语来归纳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亲切、舒服)3.指导朗读。(注意用亲切的口气读)五、学习第二自然段。1.师导入:大兴安岭为什么给人亲切、舒服的感觉呢?2.读第二自然段,了解这个“岭”是怎样的亲切、舒服?3.自由读书,讨论后汇报。(教师引导)(1)大兴安岭的“岭”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教师引导: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对比)(2)读句子后教师引导:不一样体现在哪?读一读秦岭云横秦岭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大兴安岭岭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岭温柔(长满了珍贵的树木)(3)读一读,想一想各用一个词语归纳秦岭与大兴安岭的特点。秦岭(险峻)大兴安岭(温柔)(4)该用怎样的口气读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注意点:a.轻声读法,例如横着的,顺着的……b.儿化读法,例如高点儿的,矮点儿的……(5)大家读得这么好,说明对大兴安岭很了解,现在根据课文画一画秦岭和大兴安岭。(图略)(6)画的挺像的,现在老师手中有三张卡片,想贴在画上,该怎么贴才能最恰当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云横秦岭孤峰突起盛气凌人(7)全部贴在秦岭这一幅图上。(提在图片的适当位置)(8)讲词、句。云横秦岭:横,盘旋,漂浮。云朵飘在山腰,形容山高。孤峰突起:一座山峰高耸入云。:盛气凌人:傲慢地气势逼人的样子。(9)看了两幅图,读了课文,此时大家的心中对大兴安岭勇气了怎样的感觉呢?(亲切、舒服、温柔,像母亲一样……)(10)教师肯定并引导:一草一木皆温柔,一笔一划写出深情,作家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热爱大兴安岭)(11)对,请大家把这份热爱读出来。六、总结大兴安岭有着它独特的美,明天我们再继续去认识它的美丽。六、作业。1.抄写词语。2.背诵第二自然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继续学习课文,理解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2.能力目标:背诵课文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教具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2.《林海》描绘了大兴安岭美丽的岭、林、花。3.“岭”的特点是:温柔。二、学习第二种景物:林。1.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林”。(3—4)2.出示教学挂图,学生自学3、4自然段。3.假设你是导游,介绍3、4自然段。模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