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VIP免费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_第1页
1/17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_第2页
2/17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_第3页
3/17
隋朝建立于581年,灭亡在618年,存在了多少年?隋炀帝的暴政(有名的暴君)1、滥用民力,大兴土木(开河建船)2、好大喜功,年年巡幸(人力拉船)3、穷兵黩武,三征高丽(三次兵败)隋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1、统一了分裂近四百年的中国。2、开凿大运河(京杭大运河)。3、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隋炀帝的暴政,制民与水深火热之中。直接导致了隋末农民起义战争爆发。暴君隋炀帝隋朝的灭亡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引发隋末农民大起义。618年,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所杀,隋朝灭亡。导入新课二、唐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618年李渊(唐高祖)长安强调:唐朝的建立者是唐高祖李渊,不是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李渊的第二个儿子,于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才当上皇帝。玄武门之变(公元626年7月2日)由李世民在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城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长兄(当时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当时的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再看玄武门之变三、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1、唐太宗即位:2、唐太宗重视用人和纳谏⑴原因:杀兄逼父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⑵表现:①、鼓励臣下直言,从谏如流②、选贤用能,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太宗)尝临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cú)逝,遂亡一镜矣”。——《旧唐书》卷七一《魏征传》魏征房玄龄,博览经史,18岁中进士,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谋士。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贞观前,他协助李世民夺取皇位,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贞观中,掌政务达20年;善于用人,不问贵贱;恪守职责,不自居功。杜如晦,他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典章制度皆两人所定。时称如晦长于断,玄龄善于谋,故有“房谋杜断”之说。两人配合默契,同心辅佐太宗,后世论唐代良相,首推“房、杜”。房谋杜断《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说: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这时候,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房、杜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所以叫做“房谋杜断”,形容他们各具专长而又各有特色。在当时看来,房、杜二人同心辅政,是合作得非常协调的,所以人们称赞他们“笙磬同音,惟房与杜”。四、贞观新政1、贞观新政的原因:2、贞观新政的内容3、结果:吸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①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②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任能、沿袭和完善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③法律上:修改法令,编订《唐律疏义》;宽省刑法④民族关系上:密切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思维延伸1、我们可以从“贞观之治”的形成中获得哪些启示?必须正确认识人民力量的巨大;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统治者要善于用人,虚心纳谏。2、如何正确评价唐太宗?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较为开明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积极采取革新措施,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起草政令审核执行唐律残片唐太宗说:“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