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到痴时自有诗—香菱学诗的启示《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写的是香菱学诗。香菱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副册首位人物,脂砚斋说她:“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实怀怜惜之情、寓不平之意、叹命运之舛。在香菱学诗的情节中,作者还把自己谈诗、写诗的体会故事化了。他揣摹初学者习诗中易犯的通病,仿效他们的笔调,把他们在实践中不同阶段的成绩都一一真实地再现出来。香菱学诗包括:羡慕、拜师、参悟、苦吟、梦得。这一过程全面而又细腻、真实而又生动、意深而又寓重,对于现在学习格律诗词很有启迪作用。一、有十分强烈的爱好香菱粉妆玉琢、温柔安静、资质俱佳,有学诗的良好潜质和强烈愿望。她时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她对大观园里的诗社活动心里是既羡慕又神往。当探春说:“明儿我补一个柬来,请你入社。”香菱道出心声:“我不过是心里羡慕。”虽然结海棠社,出题限韵、分诗咏菊、评定名次,香菱并不在场,但她对彼情彼景,应当是十分关心并了解情况的。以宝钗的话来说:“我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了,只是没有空儿。就每日来一趟,慌慌张张的,也没趣儿。”所以当薛蟠被柳湘莲暴打,出去躲羞去后,香菱才随宝钗进园中。第一件事就是央求宝钗教她作诗,遭宝钗软钉子后,并未气馁,当晚又去拜黛玉教她作诗。由此可见,香菱羡慕园子的缘由,是更有机会、条件和诗社的人接近,接受指导、获得帮助,以解除读诗的疑惑、交流学习的心得、满足学诗的要求、实现学诗的愿望。二、有志趣相近的老师钻研学问,只靠自己苦揣硬摩,既费时日、又费心血、也难奏效。有好的老师指引点拨,举一反三,入门很快、事倍功半学诗也要拜师,而且要拜对老师。拜对了老师,领悟会更深、诗作会更佳、效果会更好。拜老师,除了老师博学多识、擅于启迪心智外,还要志向相投、心性相通、情趣相近。志向、心性、情趣相同,才能充分表现内在的情感;才能奇妙再现外部景象;也才能达到期望的目的。香菱习诗愿望蕴藏心里很久,她随宝钗刚进园子央求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姑娘,你趁着这个工夫,教给我作诗罢。”宝钗是薛蟠的亲妹妹,且有厚重的诗学底子,诗才与黛玉各得其旨,不分上下。香菱拜师自然会首先想到她。但宝钗毕竞竟和香菱的心性相左,想法各异,“珍重芳姿昼掩门”,恪守封建妇德。所以香菱想拜宝钗为师,宝钗却说她“得陇望蜀”,劝她“缓一缓”,让她把人情事故放在首位,“先从老太太起,各处各人都瞧瞧,问候一声儿。”香菱首次拜师不成,热情依然不减。她按宝钗的吩咐见过众人,吃过晚饭趁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便急匆匆地往潇湘馆来,要求早己心仪的黛玉:“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身世孤单、寄人篱下,香菱幼年罹祸、命运乖蹇;黛玉脆弱多病、多愁善感;香菱屡遭欺凌、遭际堪伤;黛玉形容袅娜性格风流,香菱弱柳扶风、风姿卓越;黛玉博览群书、学识渊博,香菱聪明伶俐、刻苦好学。她们的身世、禀性、容貌如此相近,都遭逢现实的嘲弄,却在精神上玉洁冰清,于是,诗歌成了她们精神的支柱、生活的力量、生命的嫣姹。香菱与黛玉心性相似、志趣相投、心灵相通,所以,她拜黛玉为师,黛玉立马应承:“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约也还教得起你。”黛玉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诗才敏捷、诗作新颖。香菱拜了一个热心、智慧、才高的老师,更能启迪智慧、开发潜能、找准方向、发挥所长。因此,当黛玉点拨她时,她总能心领神会。黛玉说:“若是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香菱立刻明白:“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没事的,只要词句新奇为上。”三、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选择良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本身刻苦的学习独立的思考、勤奋的求索。教与学有机结合,才会传有所受、习有所承。香菱聪慧好学、勤于思考、悟性极高。黛玉让她先读王维的五言律诗,她读完有了领悟,要换杜律。黛玉问她:“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