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义:又称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看待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1500年前后的新航路开辟。其贯穿的主线是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简单的说就是注重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和互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全球史观重视从全球范围内整体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1.全球史观•(2)备考视角:•(1)注意教材中相应的知识点:如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战后世界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等。•(2)注意用整体史观考察历史视角:一是从全球的视野和宏观历史学的角度去考察和研究世界历史;二是超越西方史学以国家为单位的传统,从学术发展的角度颠覆“欧洲中心论”,以不同人群、社会、民族、国家之间的互动为切入点,开辟考察世界历史的新视角;三是从纵向和横向角度,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征及人类交往的历史,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四是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将中国历史发展置于世界历史发展大背景下考察认识。•(3)把握人类历史整体化的进程: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1500年前后的新航路开辟,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4)树立“全球史观”观察问题的正确态度:一是树立一种全球意识。面对全球性问题,各国有着共同的利益;二是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多样性;三是要有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友好气氛,承认和包容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1)含义:它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组成,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2.文明史观•(2)备考视角:•(1)注意教材链接:•如农耕文明时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小农经济、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思想文化;•工业文明时代的西方民主制度、人文精神的发展演•变和科学技术的创新;•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战后西方的经济发展模式创新与各国选择的社会发展道路等;•(2)注意分析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客观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3)注意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如中国古代“东学西渐”、近代“西学东渐”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要看到各个文明的独特性。•(4)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考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中华文明的演进,同时又从中国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5)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比如理解中国传统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形成的民主运作方式和法律的现实意义。•(1)含义:亦称现代化史观,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治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即生活方式、习俗的变革等。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3.近代化史观•(2)备考视角:•(1)注意教材链接的知识点:如英国、美国、法国、德意志帝国等欧美国家代议制的建立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曲折发展、新文化运动等;•(2)注意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角度理解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主线;从横向角度理解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内容,主体是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核心,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3)注意世界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