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你就有内容可写了昨天晚上,应女儿要求,我们一家到南湖广场去玩。今天,女儿说要写一篇日记,经过从一天的生活中反复筛选,她觉得晚上在南湖广场是自己玩得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当时遇见了几个同班同学,而且大家都穿了滑冰鞋,在南湖广场和同学滑冰还是第一次。但是,她自己又觉得这个内容不是很好,因为和同学滑冰的事情已经写过了(不同的是在院子里)。看她犹豫不决的样子,我问:“除了写滑冰,你还想写什么?”“有人在跳舞,有人在玩乐器、唱歌,有人在地板上写字……”“什么人在跳舞?”“和你差不多,年轻的。”“什么人在玩乐器、唱歌?”“老人。还有的慢悠悠地像打太极拳一样地跳舞。”“还有一些很小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好象是玩碰碰车吧。”“还有吗?”“还有人在跳交谊舞。”“什么人?”“年轻的。对了,还有打羽毛球的也是年轻人。”“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年龄不同做的事情不同。”“是呀,整个广场那么热闹,那么自然地按年龄和兴趣爱好分成了一个一个的小集体,你怎么不换个角度去观察,而只关注你自己的活动呢?”女儿若有所思:好了,我知道该怎么写了,就写《欢乐的广场》。女儿高高兴兴地走了,我突然想到:在我们指导学生习作时,不是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吗,没什么可写,或者很多重复发生的事早就写过了,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去引导,很多内容也可以写出新意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