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光合作用概念VIP免费

光合作用概念_第1页
1/3
光合作用概念_第2页
2/3
光合作用概念_第3页
3/3
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一.教材分析:《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第三个重要概念是“光合作用”。教材给定的光合作用的概念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那么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呢?我们如何去把握这个概念呢?该概念包含的内涵却非常丰富:“绿色植物”是光合作用的主体;“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机物”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包含这两个方面)二、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概述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和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二)能力目标1.通过查阅有关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的资料,培养学生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2.运用植物生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尝试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过程。(三)情感目标1.通过光合作用一组实验的操作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2.通过光合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生物科学的价值,增强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3.初步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三、重点难点: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法、归纳法等。五、教学用具:盆栽天竺葵、酒精、碘酒、遮光纸、小烧杯、三角架、广口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镊子、培养皿、滴管等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给学生展示各种五彩缤纷的水果。质疑提问:你知道水果中的有机物从哪里来的吗?是不是从土壤中直接得来的呢实验一:分别在土壤浸出液和稀米汤中加入几滴碘液。观察现象:土壤浸出液不变蓝,稀米汤变蓝(淀粉遇碘变蓝)。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植物中的淀粉不是来自于土壤。教师总结:果实中的有机物来自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就像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它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教师提出问题: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如何检验呢?绿叶制造的有机物需要什么条件呢?怎样证明?实验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引导学生逐渐明确探究的课题:光是不是制造有机物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如何确定光合作用是否发生?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各组提出自己的探究方案。通过讨论,将学生的设计方案逐步完善,同时,引导学生对照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找出其中的巧妙之处,弥补自己设计中的不足。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每一个实验步骤的观察,从而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观察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一系列的思考题启发学生。(1)实验前,为什么要将天竺葵进行暗处理?(2)对一片叶子部分遮光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实验设计有什么好处呢?(3)取下遮光的黑纸片时,叶子上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呢?(4)将叶片放到酒精中加热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用酒精而不是水煮叶片呢?(5)为什么要将盛酒精的小烧杯隔水加热?(6)往叶片上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7)经过碘液处理后,叶片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解释这一现象?教师组织学生经过了设计实验的讨论,以及对教材中实验步骤的理解,学生已经对实验验证的原理和逻辑关系非常清晰,通过实验结果不难推出结论。最后,教师紧扣实验标题“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总结实验结论,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归纳得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在生物教学中,学生的错误概念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前科学概念。光合作用的概念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个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概念,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真正的来理解它,这才是概念教学的核心。本次设计的教学也培养了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我先给学生主动权,让学生自主去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其综合能力,而且在实验过程中,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贯穿其中,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从现象的对比分析,最终将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结构顺序带入到新的情景中,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对光合作用的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概念的教学若都能在教学设计上围绕概念意义建构,教学之中创设有效情景,发挥学生的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光合作用概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