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让校园里生长学生的想法VIP免费

让校园里生长学生的想法_第1页
1/2
让校园里生长学生的想法_第2页
2/2
让校园里生长学生的想法有时候会去一些学校参观访问学习,常常见到这些学校里共同的口号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觉得这些学校很牛,至少,这些学校懂得学校的中心是儿童,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儿童立场(关于儿童的定义,请参见朱智贤《儿童心理学》)。既然如此,我想,这些学校里一定让学生的想法得得尊重、呵护和滋养,让学生的想法在这所学校里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但细问之下,发现并不是这样。有一位学生,有感于学校管理的一些疏漏,洋洋洒洒几千言,内容涉及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原本以为自己是在为学校的发展做贡献,是热爱学校的表现和行为,是真心希望学校办得更好出谋划策,献计献策,更重要的,他认为自己是被管理者,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管理者容易忽视,不容易想到的。没想到,这封信放到门房之后,被许多老师翻阅,嘲笑,该生被班主任谈话,要求他将全部心思放到自己的学习上。而这份带着学生对学校深情厚爱的信在校长知道后要阅读时,却不知下落了!学生的想法得不到起码的尊重,他们对学校的爱和爱护之举受到的是嘲讽和不屑,这个学校里,根本就不存在让学生的想法生长的土壤,那个学生还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所谓的创造性人才不就是这样被遏制、抑制和压制的吗?学生愿意写信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是培养学生关心公共事务、提出学生家国情怀的最好教育时机,因为一句学生的精力应该全部投入到自己的学习当中去,就被轻易地否定了,学生受到的伤害和打击可想而知。哪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想法还不够成熟,甚至确实很荒谬不经,但这份责任心、使命感还是值得尊重的,值得培育的,值得滋养的。我们的社会不正是需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青年来担当起建设家国的历史重任吗?这是一粒种子,是一个胚胎,是一丝希望。但就这样被掐断、被揉死。李希贵校长专门搞了一个“共进午餐”的活动,就是为了听取学生的想法,并让学生的想法在校园里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说:教育首先应该在尊重的前提下施行。在所有的尊重里,如果我们不是发自内心地尊重孩子们自己的想法,那其他的尊重就难以成立。诚哉斯言!老师们和领导们常常觉得学生毕竟是学生,还是个二不愣子(民勤方言,意思是少不更事),能有什么成熟可靠的想法?如果学校的事情都让学生说了算,其不乱套?实际上人的心理,往往是这样,让我参与并自主做出的决定,制定的规则,才会得到更好的贯彻和执行,因为我不是被强制去做某事。很多优秀教师如果想让学生朝那个方向发展,就通过观察和引导,让学生自己参与其中,并主动发展,教师就会省事很多,学生也会主动发展地很好。相反,如果只是一味强制学生朝某个方向发展,牛不吃水强按头,就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培养土壤,施肥浇水,让学生的想法在校园里生长起来,校园或班级就会生机勃勃,蓬勃向上。否则,就只能去赶的办法、逼的办法、拉的办法,教师劳累,学生反感,校园里就会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压抑的气氛,甚至死气沉沉,万马齐喑。让我们听一听学生的心声吧:多年的受教育经历让我不得不相信,教师就是专门伤害人的机器人。我也意识到,我必须闭上耳朵不听他们说什么,因为他们让我感到恐惧……三年级的时候,当我在测验中表现得一团糟或者不能理解家庭作业时,我的数学老师说我又笨又懒,无可救药。她让我恐惧到每当考试时我都会担心自己考不及格,甚至每一科都不及格。现在我终于有了一位教师,她明白学生需要她,想和她成为朋友,希望在她的帮助下弄明白如此之多混淆不清的事物!而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并促进他的成长,就要珍视他的感受、意见,珍视他这个人。要想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首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让校园里生长学生的想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