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绒绒蚁蜂防御手段多样:几乎无天敌发稿时间:2015-11-1208:31:04来源:环球网中国青年网我要评论0蚁蜂跟蚂蚁很像,雌性蚁蜂的外形就像覆盖着密集绒毛的大型蚂蚁,绒毛的颜色各异,有黄、橙、红、白、黑等多种颜色。在大多数蚁蜂物种中,雄性往往其貌不扬。它们与长有鲜艳绒毛的雌性差别很大,甚至很难分辨出哪只雄性与哪只雌性是一对。图为一只蓟绒蚁蜂。不同的蚁蜂物种已经演化出了相互模仿的能力。通过在外观上模拟邻近的其他蚁蜂,这些独居的动物找到了一种提高数量优势的方法。不明就里的掠食者可能会尝试捕食蚁蜂,但很快它就会尝到苦头,并且记住蚁蜂的颜色,保证下次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蚁蜂还有一个大杀招——让你无比疼痛的蛰刺。只有雌性蚁蜂具有螯针。这是因为,螯针其实是一种特化的产卵器官,称为产卵管。螯针非常灵活,长度接近蚁蜂体长的一半。蚁蜂蛰刺时产生的毒液其实毒性很低,然而,毒性的不足被极端的蛰痛弥补了。一只发现于纳米布沙漠的不知名蚁蜂一种学名为Dasymutillaoccidentalis的蚁蜂,发现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一种学名为Hoplomutillaopima的蚁蜂,发现于特立尼达岛一种学名为Dasymutillamagnifica的蚁蜂,发现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发现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种蚁蜂,学名为Sphaeropthalmaarota科学家希望能弄清楚蜥蜴是否会捕食蚁蜂蚁蜂的头部特写蚁蜂的外形和味道令人害怕,它们还会发出短促的声音,有时还会蜇人一只雌性蚁蜂靠近宿主昆虫的巢穴一只发现于犹他州图埃勒的蚁蜂一只发现于马达加斯加的不知名蚁蜂(任天)北京时间11月12日消息,在美国新墨西哥州一片干燥的开阔地上,一只饥肠辘辘的蜥蜴发现一只颜色鲜艳、毛绒绒的昆虫正在沙土上急速爬行。晚餐终于有着落了,蜥蜴这么盘算着。它迅速冲了过去,伸出舌头将昆虫卷进嘴里。不过它马上就会发现,这只小虫子实在是难以下咽。蜥蜴转动着嘴里的虫子,寻找适合咀嚼的角度,却发现无从下口。与此同时,这只昆虫开始发出短促的嘎吱声,并用螯针刺入蜥蜴的口腔。大事不妙,蜥蜴马上就将它吐了出来。还在发出嘎吱声的昆虫毫发无损地离开了,留给蜥蜴的是难以忍受的刺痛和一口恶臭。这只顽强的小虫子其实是一只雌性蚁蜂,它所具有的防御手段是雄性同类,以及其他许多昆虫都无法比拟的。那么问题来了,是怎样可怕的掠食者迫使它们演化出如此多的防御手段呢?而且,如果它们受到来自掠食者如此严重的威胁,那为什么要呈现如此鲜艳的体色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蚁蜂。蚁蜂跟蚂蚁很像,其英文velvetant直译过来便是“天鹅绒蚂蚁”。雌性蚁蜂的外形就像覆盖着密集绒毛的大型蚂蚁,绒毛的颜色各异,有黄、橙、红、白、黑等多种颜色。在大多数蚁蜂物种中,雄性往往其貌不扬。它们与长有鲜艳绒毛的雌性差别很大,甚至很难分辨出哪只雄性与哪只雌性是一对。在面对掠食者的时候,雄性蚁蜂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们长有翅膀,只需要飞走躲避即可。相比之下,雌性蚁蜂不仅只能在地面活动,而且外形十分显眼。鲜艳的绒毛似乎很容易招来危险,但这实际就像大黄蜂的黄黑条纹一样,能起到警告掠食者的作用。而且,雌性蚁蜂还将“警戒色”这种防御策略上升到了全新的高度。不同的蚁蜂物种已经演化出了相互模仿的能力。通过在外观上模拟邻近的其他蚁蜂,这些独居的动物找到了一种提高数量优势的方法。不明就里的掠食者可能会尝试捕食蚁蜂,但很快它就会尝到苦头,并且记住蚁蜂的颜色,保证下次不会犯同样的错误。通过相同的外观信号,不同的蚁蜂物种获得了同样的保护。北美洲的蚁蜂中,颜色拟态现象极为常见。在2015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根据颜色、绒毛密度和分布地点的相似性,将300多种蚁蜂划分为少得可怜的8个拟态组群。这其中,有的蚁蜂呈银色光泽,绒毛柔和,主要分布在炎热沙漠地区;有的蚁蜂呈红褐色,头部绒毛稀少,主要分布在落基山脉以东地区。不过,这种警戒色仅仅是蚁蜂“武器库”的一小部分,它们还会结合声音和化学信号来驱退掠食者。当蚁蜂察觉到威胁来临的时候,它会开始发出短促的尖鸣声。这种声音来自蚁蜂腹部不同部位的移动和摩擦,可以在距离掠食者还比较远的时候,就告诫对方不要靠近。不过,有时候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