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数学——旋转与角严睿(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中心学校)【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内容《旋转与角》,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和旋转现象。在此基础上,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的概念。现行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中仅依靠观察静态图形推出概念的方式,改静态观察为动态描述,从旋转的视角建立角的“动态表象”,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平角与直线、周角与射线在意义上的不同,并通过观察旋转的过程,引导学生从旋转的角度来理解角的大小关系。【设计理念】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操作活动来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变化情况和大小关系。以活动为中心,整节课突出了一个“动”字,将动手动脑相结合,有效地组织学习,积极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并通过这一形式还原数学的本质。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以探究者和发现者的身份,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带给他们的乐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玩转”中学习数学,体验成功!【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认识了角,认识了图形的旋转。本节课在此基础之上,从旋转入手,引导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为后面将要进行的角的度量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2、23页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旋转活动角的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2、使学生经历活动角的旋转操作过程,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能发现五种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难点是平角和周角由实物操作到平面图形的抽象过程。【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大的自制活动角、自制团扇。2、学生准备:自制活动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纸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学生拼小棒,引出角,和学生聊一聊有关角的知识。师:三根小棒能摆成什么图形?生:三角形。师:那去掉一根呢?生:一个角。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知识。(板书:角)师:你们知道哪些关于角的知识吗?生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生2:还有锐角、直角、钝角。2、课件演示角的形成。(一个顶点,引出两条射线)3、旋转出锐角、直角、钝角。出示活动角,问:同学们,你们能用活动角旋转出锐角、直角和钝角吗?4、学生上台演示旋转过程,并介绍旋转出来的各种角,引导学生回顾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生在旋转的过程中,注意指导旋转方法,旋转方向。生:这是锐角。师:我们把活动角旋转形成的锐角,印到黑板上来,看一下平面上的角。把大的活动角固定在黑板上,先描点,问:这是?生:顶点。再描两边,问:这是?生:两条边。学生接着旋转出直角,钝角,师生合作描到黑板上。在旋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回顾三种角的大小关系。(设计意图:利用摆小棒的游戏引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激起学生扩散思维,引起了学生对角的知识的回顾,为后面学习平角、周角做铺垫。由学生用活动角旋转出已学过的三种角,并把它们描到黑板上,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及时经历由实物角抽象到平面图形角的过程。)二、操作活动:(一)认识平角、周角。1、认识平角。(1)用团扇的打开所形成的角引出平角。(出示自制团扇)师:看,这是什么?生:哇!扇子,好漂亮啊!师:这是团扇,它可以旋转出不同大小的角。老师手固定一条边,旋转另一条边,开始旋转,学生说出名称。生:锐角—直角—钝角。师:还可以接着旋转吗?生:可以。师:那我们就接着转出一个更大的,这是?生:平角。师:它为什么叫平角呢?生:因为它是平的。师:它和之前学过的角有什么不一样呢?生:比之前的角都大。生:它是平的,之前学过的角顶点是尖尖的。师:那它的两条边和一个顶点在哪里呢?让学生上台指出,引导认识。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团扇的旋转可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