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文苑第二期-管理之窗如何才能成为授“渔”之师杨永斌教育在一个民族的发展和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任务。教师应该去适应新形势,从多方面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因而,“教书”不仅要教给学生各种书本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掌握好学习方法,培养好学习习惯,激发其学习兴趣,使他们从都会学到都爱学、都能学好。“育人”也不只是单纯地给学生讲政治术语或“大道理”,更要教给他们如何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生活等等。要想真正胜任教书育人这一天职,教师们就必须在课堂内外都要强化教书育人的意识,不断改进教书育人的途径和方法,在帮助学生成才的同时,力使自己成为一名适应时代发展的“人师”。其次,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想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仅凭己有的“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终身学习是教师们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需求的必经之路。因为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如果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一旦教师的威严受损,那么教育工作的开展就将有量无质了。教师只有不停地接触新的事物,新的元素,无止境的去学习,才能拯救教师自己,学习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她使学生亲和你,使教师“永葆活力”。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更应该通过连贯地、持续地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不要固守自己的那“一桶水”,而应将自身挖掘成源源不断的“自来水”。故而,在这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创新日趋鲜明的时代,教师不应固步自封,只做授人以鱼的“经师”,而应不断地汲取新的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地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授“渔”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