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分层教学的神话VIP免费

分层教学的神话_第1页
1/1
捡来垃圾当宝贝——分层教学的神话那时候我参加工作不久,满怀热情要把教学搞上去。无意中看到了分层教学的一篇文章,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看了好几遍,开始模仿。所谓的模仿,就是把学生的成绩表拿了过来,按照成绩高低,分成三类:上、中、下三类,然后按照分类安排了座位。我以为这样,就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起点,然后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给与不同的教学,完成不同的作业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这是我的一个朴素的观念。后来我发现抱有这种观念的,不止我一个。许多家长和老师包括一些学校领导都认为,与其在程度和能力不同的集团中接受教学,不如把优等生、差等生分开来施教来得有效。对优等生教授高程度的内容,对差等生教授程度低的内容,容易取得教育效果。这种观念普及到什么程度?到现在为止,我们都可以在一些教育杂志上看到分层教学的论文发表。一位学生来找我谈的时候,我意识到,所谓的分层教学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中等生和差等生都在学习的信心上和心理上受到了打击,尤其是自尊心受到了不小的伤害,感觉自己被边缘化、另类化,不被重视和看起。从此,我不再搞任何的分层教学,也不写分层教学的论文。直到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里的文章《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有分类,却是教师在不懂神色的情况下自然进行。也就是说,教师能够透彻地了解学生的学业状况的情况下,自然地提问,分配学习任务。但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学生的自尊,一切都是在自然状态下不知不觉中进行的。钟启泉教授在《读懂课堂》中写道:国际教育界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就对“分层教学”进行专题研究,表明了“分层教学”的无效性和危险性:其一,不利于学生学力的提升;其二,以为下位水准的教学内容适合下位组的学生,乃是教师的偏见;其三,基于“分层教学”的学生之间的学力落差更加加剧了。他同时指出,“分层教学”是落后于时代的。欧美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曾经进行过广泛的调查也研究,结果表明,分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怀疑。奥克斯(J.Oakes)判断是,其一,分层教学并不利于学生学力的提升,特别是对下位组的学生而言,分层教学是危险的;其二,分层教学对人际关系与学习态度会产生影响;其三,通过分层教学的学生之间的学力落差更大;其四,分层教学对整个学校的学力提升是无益的。这就是说,在欧美国家早已被当成垃圾扔到垃圾堆上的东西,我们捡起来,当宝贝,以为找到了解决课堂教学的上佳之道。钟启泉教学无不愤懑地说:分化教育在欧美各国已被视为落后于时代的教育,但在东亚国家和地区却被奉为圭臬,这是一种十分奇特的现象现在在国内,还有分轨,分科,分群,分层,分校,可为五花八门,甚嚣尘上,泛滥成灾。当前,在一些地区的具体表现就是分校(有重点校、非重点校),分班(有重点班、非重点班),分群(有普通班,特长生班)……不一而足。什么时候,我们能真正地研究点教育问题,按照教育规律来办点教育呢?!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分层教学的神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