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堂实录浙江·杭州英特外国语学校初三(4)班教学设想浅显明白,而今收录在初中教材中的诗,当年却被认为:“有意无意地把诗写得十分晦涩、怪僻,叫人读了几遍也得不到一个明确的印象,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百思不得一解。”(章明《令人气闷的“朦胧”》《诗刊》1980年8月)可见“朦胧诗”,纯是观念差异的产物。略加思考,就不难找出本诗的关键词:“苦难”与“希望”。然而条分缕析,轻松读懂这样的诗而不觉气闷,是不够的;当继续加以理性之光,照彻作品中隐含的曲折与难堪的时代印痕——追溯历史而将中国苦难史想像性地延长,罗列苦难而又轻易归于虚无,处处以“我”自称而终于泯灭自我。面对初中的学生,在本诗中,要着力于区别三对概念——“国家”(政治概念)与“祖国”(文化概念)、“本能的爱国主义”与“理性的爱国主义”,“儿子”与“公民”——又略微显得艰难;本课时仅仅在这个方向上作一尝试——抒情作品,是否也可以作反思性的解读?师:今天,想上一下一首诗。请大家把书翻到**页,是舒婷的一首作品,题目叫《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们知道,提起舒婷,我们就想到一个诗派,就是所谓的朦胧诗派。可能现在看起来,其实一点都不朦胧。但在当年,对于某些理解力不是最好的人而言,他们读起来读不懂,所以称它为朦胧。舒婷是这中间的一个代表人物。这首诗歌写于七十年代的末期,在八十年代风靡一时。提起舒婷,马上就想起这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它其实带有一点时代的烙印。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二十多年过去了,二十六年了啊,舒婷现在也老了,已经五十三岁了。那么我们在这么一个时刻重新反过头来看,当年朦胧诗派的一个代表作,看看能不能读出一些新的东西。首先我想这样,就是……恩,先面一共四小节,前面三节吧,我想请同学来朗读一下。那么诗歌,我们说,读起来读着读着,尤其是抒情诗的话,很容易带感情——那么我现在要求,这首诗,我们不带感情,我们等会请同学站起来朗读的时候你不要带感情,你就只是朗读,啊,只是朗读。每一节请一位同学吧,好不好?啊,第一小节,来,陈弈瑶。陈亦瑶:(读)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中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băng)——祖国啊!师:深深勒进你的肩膊(bó)——祖国啊!请坐。(示意)柯哓宇,第二节。柯哓宇:(读)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师:(示意)来,后面。高南:(读)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师:请坐。读着读着就好像这个人要激动起来啊。(学生笑)诗歌是有一种感染力,让人激动起来。平静一点。好,那么给大家一点点时间,请你,在前面两小节,找出诗歌中最主要的几个意象。然后,把它前面的修饰语也圈一下,好不好?然后我请同学来说一说。她选择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构成了怎样一种完整的图景?给人怎样的感受?(学生寻找诗歌意象,思考03:22-03:52)师:好,我们就轮下去吧。(示意)来,后面。每人说一个意象好了。徐映辉。徐映辉:破旧的老水车。师:老水车。老水车是怎么样啊?生:破旧的。师:破旧的。请坐。(示意)来,后面。史嘉茜:熏黑的矿灯。师:矿灯,是熏黑的。(示意)周鸣菁。周鸣菁:疲惫的歌。师:哦,歌,歌声,歌是非常疲惫的。(示意)俞谦。俞谦:干瘪的稻穗。师:稻穗是干瘪的。瘪,第三声噢。林湛:失修的路基。师:路基是失修的。(示意)王佳珺,还有吗?王佳珺:淤滩上的驳船。师:驳船在淤滩上,行进很艰难啊。(示意前一位同学)还有吗?喻方其:还有,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师:请坐。花朵稍微亮丽一点,但是花朵在这里是……未落到的,未落到地面的。那么,我们同学所罗列的这样一些意象,给人一种怎样的整体感觉?黄枘,你来说一说。它勾勒出一幅怎样的画面?黄枘:嗯,我觉得是一种颓废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