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四年级数学组二〇一六年九月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计算器、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律、认识多边形、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观察物体、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法、平均数、小数除法、总复习等。二、对学生、教材等情况的分析。学情分析:本年级约有五百多人,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进取,思想进步,个别学生不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的把全体同学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好学生的智力较好,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生学习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差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佳。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材分析:1、教材重点:用字母表示数,加减法、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小数的四则计算。2、教材难点:用字母表示数,加减法、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小数的四则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及概念的教学。3、双基训练的内容、步骤和方法:内容:学习小数四则运算以及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能力,在几何初步知识的方面,教学三角形的认识,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应用题方面,在已知的基础上总结应用题的解答步骤,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步骤和方法:1、加强整数与小数的联系,利用迁移类推把已学的整数知识迁移到小数。2、加强发展空间观念,通过实际操作加强图形知识间的联系和对比。3、适当加强用字母表示的理解,培养学抽象思维能力。4、增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5、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三、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2、理解并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以及减法的一些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3、了解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计算中运用。4、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理解小数的性质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借助计算器,探索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进行十进制复名数与小数之间的改写。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5、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小数四则运算及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小数简便计算。6、能根据“四舍五入法”求积、商的近似值;认识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二)空间与图形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2、能够自觉运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通过具体观察活动,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图;在操作与观察中发现从同一角度观察由一组(4个)正方体拼搭成的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看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三)统计与概率1、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会求平均数;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解决与分析实际问题。2、在具体统计活动中学会分段整理的方法,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认识单式分段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四)实践与综合运用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密铺现象,初步理解密铺的含义,知道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密铺;通过拼摆各种图形,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2、在实践活动中,利用统计知识了解消费情况,学会合理消费。四、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概念教学要联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