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一优展示课内容: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古诗两首》第一课时《题西林壁》执教:金凤十小语文教师:潘园《题西林壁》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理解诗句的意思。3.联系生活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4.通过学习本首古诗初步学习古诗的方法。课时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课时难点: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处风景,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庐山”视频)2.看完以后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能用什么词来形容?3.那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庐山)当年著名诗人苏轼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了他的逸兴壮思,于是他写下了五首庐山游记诗,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一首《题西林壁》。二、学习古诗(一)解诗题,知作者1.齐读课题。注意“题”停顿一下,齐读。我们学习一首诗先要弄懂题目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可以用哪些办法呢?(结合课文注释,联系古诗,联系图片,大胆猜想,借助工具书)指名说。没错,是书写在墙壁,就如这幅图片(出示图片)这一类的诗我们统称为题壁诗。谁来给我们读一读(出示题壁诗简介)。2.那老师昨天让大家预习课文,谁来说说通过查资料你知道苏轼是个什么样的诗人?(又称苏东坡,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二)初读古诗。1.理解了诗题,了解了诗人,现在咱们来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字正腔圆。2.指名读(三位)注意“岭”是三声,岭和峰都是后鼻音。这个字读“缘”,它的笔画比较多,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个字怎么写(指导书写)3.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这首诗。(三)抓字眼,明诗意1.那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请同桌两个人互相交流一下你读懂了哪一句?1一师一优2.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随学生汇报相机引导)(1)学生汇报读懂第一句“横看成岭侧成峰”:(用笔圈:横、岭、峰)横的意思:从正面看。“岭”和“峰”都是山字旁,显然都是山,那你能不能结合图片说说岭是什么样的山?峰是什么样的山?各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岭:连绵不断,山峦起伏。峰:奇峰陡峭。(2)学生汇报读懂第二句“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呀,我们看这几幅图片(出示图片),一样吗?这就叫做——你能不能结合图片或自己平时爬山的经历或联想用这样的句式(出示句式):我站在庐山的(),看到()。远:隐天蔽日。近:危崖险岩。高:深沟幽壑。低:重峦叠嶂。(3)学生汇报读懂第三句“不识庐山真面目”:(用笔圈:识)识的意思是——认识。(4)学生汇报读懂第四句“只缘身在此山中”:(用笔圈:缘,身)缘的意思是——因为。身的意思是——身处在。3.现在谁能给我们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同桌两个人再互相说一说。(四)多诵读,悟情意。1.不同形式读。(1)同学们,弄懂了诗的意思请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这首诗。(2)同学们,咱们读古诗时还要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好抑扬顿挫。请你再按照老师出示的停顿、延长、重读符号再来读读。指名读(两位)(你真会把握节奏)(3)读古诗时如果再能配上音乐就更有美感了。指名配乐读。(4)除了配乐,同学之前配合着读,还能读出层次感。下面就请四人一小组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哪个小组愿意给我们展示展示。(三组)2.谈感受,梳理前后联系(1)同学们你们从他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庐山的什么?(雄奇、壮丽、壮丽、险峻、幽秀)(2)咱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观察,诗人是怎样观察庐山的呢?(每到一个地方都仔细观察、欣赏)(板书:横、侧、远、近、高、低)作者观察的角度一样吗?看到的景象一样吗?(板书:角度)(3)所以作者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原因是什么?咱们可以用一句俗语来说就是——(板书:当局者迷,旁观者清)3.悟道理(1)那有什么办法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不同角度看,全面的看)(板书:全面)(2)不仅看山看景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的看,咱们看人看事也是如此。你能从中悟出什么道理?或者可以结合自己身边的事例来说一说。三、背诵、指导默写1.同学们,诗的道理也明白了,谁还能把诗背下来呢?(指名背)2一师一优让我们一起来背一下。2.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