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披经览史晓古今专题十二第一讲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情概览整体阅读核心考点类题演练考情概览-2-命题分析真题试做近五年浙江卷文言文考查统计高考试卷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选文《欧阳行周文集序》《送丁琰序》《与荆南乐秀才书》人物传记人物传记选文出处《李文公集》《欧阳行周文集》《曾巩文集》《欧阳修文评注》《新唐书·张文瓘传》《魏书·胡叟传》涉及考点实词多、振发、司、征堪、诬、御、平贽、辱、过称、就第、嫌、俾、方屈、鸠、大辟、遗虚词而、者、于、以且、也、则、之以、而、其、所所、因、以、于其、而、焉、于赏析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断句5(或7处)5处(6处)6处8处(9处)6处翻译2句(反问句、省略句)2句(反问句)2句(判断句、反问句)2句(省略句、动词活用作名词)2句(宾语前置句、反问句)专题十二第一讲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情概览整体阅读核心考点类题演练考情概览-3-命题分析真题试做文言文阅读是每年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必考内容。从文言文阅读文本的选择上来看,命题者比较青睐人物传记,人物传记类文章材料通过几件事情来表现某个人的某种特点,主要历史人物多为孝子、廉臣、节士、志士、隐士等,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题型特点上,考查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分析概括文章内容、断句、翻译。近年来,非传记类文段也出现在高考试题中,特别是文质兼美的散文、小品文(特别是游记)等尤为典型,非传记类文段要善于抓住关键句子,理清作者思路,近年来浙江高考文言文阅读大多考查文言散文。专题十二第一讲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情概览整体阅读核心考点类题演练考情概览-4-命题分析真题试做(2014·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欧阳行周文集序[唐]李贻孙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①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汩没②之饥氓也。未知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唯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欧③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专题十二第一讲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情概览整体阅读核心考点类题演练考情概览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一命而卒,天其绝耶!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于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名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予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价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注:①窅(yǎo):怅惘。②汩没:沦落。③欧:通“瓯”。-5-命题分析真题试做专题十二第一讲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情概览整体阅读核心考点类题演练考情概览-6-命题分析真题试做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其性所多.也多:超过。B.由是振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