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从读文本开始同样的文本,在不同的人读来却有不同的感受,同样的教材,在不同的教者处理下呈现出的状态也截然不同。听名师上课,我们常惊叹他们对教材的处理巧妙,对文本内涵的挖掘深入,开始总以为课上得好是因为他们的方法高明,后来才发现实质上是因为名师深厚的底蕴。由此想到,要想上好课,第一步要做的并不是研究教法,而应是如何去解读文本。我想,解读文本首先要不以教师身份,不带教学任务,以一个普通读者的心态来认识知识,在直面文本的基础上,从文本中“走出来”,用自己的智慧、文化底蕴再创造一个我心中的文本。当我以"教育者"的身份再去读的时候,我除了会去认真地阅读文本外,我还会用心地去读教学指导意见,教师用书,相关练习。找到本课的主要问题,进而明确重难点,提升对知识点的把握能力,做到清楚要讲什么,研究要怎么讲,让知识点更好的被学生接受的同时,也能做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暑期培训,姜根华老师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示范“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课内容时,将整个知识点整合为三块情境进行突破:首先是洛阳纸贵终有缘,设问影响蔬菜价格不断上涨的原因有哪些?假设供求不变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价格?其次是拨开云雾见太阳,合作探究:生产一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多少?最后总结道是无晴却有晴,导出价值规律。一节课,层层推进,逻辑清晰完整,将知识文本解读的非常到位。姜老师后来给我们做课的设计所展示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公司的成功经营”课件和衢州听的“新时代的劳动者”几节展示课也都显示出了他对文本解读时不仅做到知识解读,而且完成了教学、教育的解读,在此基本出上设计出来的课,就是立意高远,且落实到课堂和学生的好课。因此,当我们在备教材时,只有这样深入地去解读课文,以不同的身份去读课文,用不同的思维去分析课文,我们才能真正地走进课文,进而才能真正地备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