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把握规律巧解实词1、知识与能力:掌握准确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题能力。2、过程与方法:考点导读—方法总结(考题导析—规律总结—方法点拨)—训练拓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文言实词的学习进一步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热爱上文言文。教学目标常见实词是指《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近几年来,关于文言实词的考查,高考命题常采用的形式有: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二是文言文翻译(也重在考查实词的理解)。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只要同学们在平时尽可能多地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并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就能从容应对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考点导读方法一:字形分析法汉字是表意文字,“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字多能直接反映出其本义;形声字占汉字总量80%,它的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表意的形旁来推测这个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方法指导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shǐ)、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讠(言)、辶(走)、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它如: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宀(mián)--房舍、隹(zhuī)--鸟雀、冖--笼罩、歹--死亡、月--肉、页--首、自--鼻、目--眼、尸--身体……小积累例题精析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含义:1、贫民虽平价不能籴。(2001北京卷)2、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2004全国I)解析:会意字,上为“入”,下为“米”,整合可知。解答:籴——买进粮食粜——卖出粮食①殒身不恤②抚军厚赉成。③系燕父子以组。④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绳子牺牲赏赐课堂训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田地方法二:结构对仗法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我们往往可以根据其意义上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的正确解释。方法指导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2、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3、追亡逐北。4、举类迩而见义远。“族”与“灭”相同,应为动词,意为“灭族”例题精析“赢”与“余”相同,应为形容词,意为“多余”“北”与“亡”相近,应为名词,意为“溃败的军队”“迩”与“远”相对,应为形容词,意为“近”1、忠不必用,贤不必以。“以”同“用”,“任用”。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与“箭”相对,应为名词,意为“奔马”3、“党同伐异”。“伐”,讨伐。反义推断“党”为“偏袒”。4、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弃”,丢弃。推断“捐”也为“丢弃”。课堂训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5、人众车舆6、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7、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8、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课堂训练大体大的方面担忧,忧虑遭受众多方法三:语法分析法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分析成分→推断词性→推测词义方法指导解释划线的词语1、范增数目项王。2、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3、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谓语动词,用眼睛示意谓语动词,赞美宾语,名词,险固的地势主语,名词,视力例题精析课堂训练1、2012(福建)履苍莽中2、2011(广东)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3、2015(重庆)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履”在本句中充当谓语,应该解释为动词“踏”。官:谓语,动词,做官。解释划线的词语容:宾语,名词,容貌,形态。课堂训练4、2014(福建)绳吏之法尤峻5、2015(湖南)古人常有是训矣“绳”在本句中充当谓语,应该解释为动词“约束、制裁”。训:宾语,名词,训释、解释。解释划线的词语方法四:联想推断法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或成语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方法指导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