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参加工作不久,有一天园长给了我一个“摸摸鼻子拍拍手”的小班音乐活动方案,说这是一位外地教师设计的,曾组织过观摩活动,效果不错。园长要我在一周后向全园教师展示这一活动。当晚,我便仔细阅读这个活动方案。我发现自己对原方案有很多地方不理解。比如,教师进场时应怎样引导幼儿自由律动?鼓励幼儿看教师做动作,幼儿就能说出歌词了吗?“小老师”游戏怎样玩?第二天,我向观摩过这个音乐活动并有音乐教学经验的教师请教,这位教师让我观看该活动的VCD光盘,并告诉我:“你先揣摩一下这位老师为什么这样组织活动?”看过原活动实录,我明白了许多原来看不懂的地方,并一一模仿原活动,包括教师的表情、动作、语言等。两天后,我第一次试教完全模仿原活动,自认为环节比较清晰,孩子们也挺配合,感觉效果不错。但老教师们认为我注重“走环节”,没有关注幼儿出现的一些细节问题,与幼儿的互动交流也不够。对此,他们让我思考几个问题:1.原活动中教师每句话的用意是什么?2.这次音乐活动的核心问题是什么?3.能否找出原活动不适合自己的地方,然后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进行调整?4.与幼儿的互动交流体现在哪里?特别是对于坐在离教师较远位置的幼儿,该如何与他们互动?这次试教和研讨让我明白:别人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而是要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和自身的状况,采用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一味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