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大班计算活动--猜猜有多少(估算)一、活动目标:1、学习估计10以内物体的数量。体验成功估算带来的成就感。2、尝试、学习运用多种数数方法(如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确定总数并学会记录。二、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学习估计10以内物体的数量,并通过数数验证。活动难点:懂得物体小抓的数量多,数字就越大,大的物体,抓的少,数字越小,学会估算的方法三、活动准备:立体方块玩具、雪花片、小珠子、花生等若干;记录卡每人一张(教师一张),4只碗,12个浅子四、活动过程1、导入猜猜看有多少?引起幼儿的兴趣。出示一碗花生,提问谁知道这里面有多少花生?说说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想想有没有比较快的方法?师:今天和郝老师一起玩一个估数的游戏,等学会了这个本领你们就能知道这碗里有多少花生了。估数是什么意思?估在这里表示估计。表示推断预测估计出大概的数量就可以了,这就是估数。2、操作探索估算10以内的物体数量1)那现在就来推测一下我们的手能抓多少个这样的小雪花片?要求:1、把手尽量的分开;2、努力的大把抓玩具;3、玩具不能掉。猜想后请把你估算的数写在卡片上,教师巡回并提问幼儿你估计能抓多少(读出自己写的数字)四个人一起抓玩具,我们怎样抓的又快又不掉呢,及时表扬有秩序的那一组。请每个幼儿都抓玩具,大家估计的这些数目,究竟谁的正确?谁的最接近?我们怎样来验证?我们用什么方法知道到底抓了多少小玩具呢?(数),请幼儿清点数量,巡回提问你是怎么数的?请不同的数数方式的幼儿说说他的方法。如果没有教师就请幼儿观察教师是怎么数的学习两个两个的数。观察记录单,对比估数与实际数目。对估数正确或最接近的幼儿给予奖励。请估算较准确的幼儿说说是怎样估计数量的(要看小玩具的大小占手多大地方)2)看看你能拿多少小方块,强调刚才做的好的那一组要谦让一个一个地拿,方法同上先猜想计数—操作—点数—计数验证,看谁数的快,本次操作练习5个5个数,是怎样估算出数量的?(看看物体的薄厚是否可以叠搭起来)3)现在我们加大难度,看看这些小珠子,哪个小朋友还可以估算出它能抓多少?引导幼儿估算并检验,检验时鼓励幼儿多种方式数数。(10个10个数)总结:手大的比手小的抓得多,懂得物体小,抓的数量多,数字就越大,大的物体,抓的少,数字越小4)现在再看看这碗花生吧!如果一把抓10个花生,你觉得抓几把就满了,这碗花生有多少,请每个小组商量一下,说出你们组的估数看看哪组最接近。总结:先观察估计的数目,再检查实际的数目,并运用幼儿提出的各种数数方法进行集体验证。我们今天玩了估数的游戏,学会了估算的本领,学会这个本领有什么用呢?请幼儿说一说,教师总结,学会了估算,我们就能提前做好准备。活动反思:在活动结束后,老师们集体研课,为我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在活动中,我运用了提出问题,幼儿讨论,幼儿操作,教师总结的方法策略突破重难点。由于操作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活动的层次性没有凸显,我会在下一次的二研活动中,将玩具材料进行更换,以便于幼儿进行操作。在活动中,缺少总结概括性的语言,应多引导幼儿,例如:“除了一个一个数,还能几个几个数?”引导幼儿自己说出还可以两个两个数,以更好更快的对比估数和实际数目。二研:大班计算活动--猜猜有多少(估算)活动形式:分组活动目标:1、学习估计10以内物体的数量。体验成功估算带来的成就感。2、尝试、学习运用多种数数方法,确定总数并学会记录。活动重点:学习估计10以内物体的数量,并通过数数验证。活动难点:懂得物体小抓的数量多,数字就越大,大的物体,抓的少,数字越小,学会估算的方法。活动准备:大号、中号、小号玻璃球各一套;记录卡每人一张(教师一张大记录卡),5个大浅子,20个小浅子活动过程:1、导入猜猜看有多少?引起幼儿的兴趣。出示一浅玻璃球,提问:“谁知道这里面有多少个玻璃球?说说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想想有没有比较快的方法?”师:“今天和郝老师一起玩一个估数的游戏,等学会了这个本领你们就能知道这个浅子里有多少玻璃球了。估数就是猜一猜,猜出大概的数量就可以了,这就是估数。”(策略: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