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英杰读《致教师》有感读《致教师》有感四间房乡一完小赵英杰感谢领导让我读到朱永新教授《致教师》这本书。使我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暑假,书中朱老师回答了50多个一线教师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最关心的问题,这本书既给了我们思想上的引领,又告诉我们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法。书中还告诉我们怎样做一个有尊严的老师,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如何同时成为好老师和好妈妈。”因为新教育倡导“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的榜样教师不应该是牺牲教自己的孩子时间(也就是做个好妈),而坚守在教室教别人的孩子。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这样在教室里辅导学生,而忽略了自己的孩子。这样做我们虽然赢得了家长的赞美,其实我们愧对了自己的孩子,我们是不幸福的。我们如何既做一个称职的妈妈,又做一个好老师呢。朱老师给了我们最好的答复。新教育说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家庭教育的重要,首先在于儿童时期在人的生命发展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是人真正诞生的基石。中国古代就有所谓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指出:“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一段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今天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他的童年如何度过,童年时期由谁携手带路,周围世界的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人的性格、思维、语言都在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形成。”这段话在我儿子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儿子在1一4周岁之间大部分时间是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的。那时候我带着两个女儿在学校,一个星期回家一次。而爷爷奶奶农活也忙没有更多时间的照顾孩子,他们干活,孩子就跟着他们在旁边自己玩自己的。一直到3岁半,我把孩子送到村里的幼儿园上学,上幼儿园了,别人的孩子进教室读书学习,而他不知道,只知道自己玩自己的,不进教室。在家上了一学期,还是什么规矩都不懂。到了新学期又在家上了一个月,还是不行,我就把他带走了,第1页共2页跟我一起去学校了。去我们学校时,已经4周岁多了,他还时不知道什么是上课,什么是下课,自己外面玩不进教室。以致于袁校长说:“他几岁了,够3岁吗。”我说:“已经4岁多了。”当时我也没有在意,反正孩子还小,长大了可能就好了。谁知跟了我两年,仍然没有什么进步。我呢。整天忙得焦头烂额,除了工作还要给三个孩子洗衣服做饭,总没有时间关心他的学习。直到读到朱教授的《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这篇文章,我才知道了人的认识风格、个性特征,人的行为习惯、语言能力,等等,几乎在孩子上学校之前就已经形成了,也就说明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所以请大家记住,自己的孩子自己带,在教学生的同时,不要忘记关心辅导自己的孩子。只有自己的孩子先学习好了,才有资格要求别人去管好他们的孩子,做到家校共育才有底气,否则,自己身为教师连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有什么理由去说学生的家长呢。那样也不会幸福,教育要先从自己的孩子抓起,让自己的孩子入路入门,养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那样才能干好自己的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做到既是一个好妈妈又是一个好老师,那样才能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