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长远、立足当下”报告心得体会5月20日晚,只能容纳两百人的崇实会堂突然被挤得水泄不通,那天天气很热,拥挤的空间无疑又增添了几份燥气,可是同学们却全然不顾这些,只见他们比肩接踵,眼睛全神贯注的盯向正在演讲的孔建益校长,似乎看到了希望。突然会堂爆发出一浪接一浪的掌声,如潮水般冲击着并不宽敞的会堂,同学们用这种最简单的方式表达着对校长最崇高的敬意。我有幸就是那群同学中的一员,孔建益校长就“把握长远、立足当下”的主题与我们倾谈人生定位与大学学习,亲身的经历、独到的见解和大量的旁征博引,让我在无比叹服的同时深受鼓舞和教育,使我对学习、社会形势、自身价值、做人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使我坚定了为理想而奋斗的决心,坚定了明天会更好的信念,更加的热爱生活。“成绩全校第一、本科时唯一一个考上研究生、用一年零九个月读完德国人需六年读完的博士。”孔建益校长用自己的学习经历,从“如何做一块放对位置的宝石——人生定位”和“如何使自己成为宝石——大学学习”两个方面与大家倾谈。关于“人生定位”听完孔建益校长的讲座我不得不陷入深思。班超投笔从戎,建下千秋功业;鲁迅弃医从文,终成一代巨匠。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经济发展迅猛,科技日新月异,我们更需要不断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认识自己长短,躬身践履,砥砺自身。在这个世界上,之所以有许多人一生碌碌一事无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没有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阿基米德说,‘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便可以撬起整个地球’。他这里所说的“支点”,其实就是“定位”。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生活内容、生活质量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区别于其它人的潜力和特质。吴晗和钱钟书同样都是数学一窍不通,可后来他们成了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学贯中西的学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天才”毕竟是极少数的,绝大部分人们的智商水平都差不多。之所以有人会取得成功而大部第1页共4页分人会庸碌一生,取决于他们能否在实践过程中尽快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兴趣所在,并最终将其做大做强。而现在我们大学生,常常会对前途感到无比困惑和恐惧,我们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支点,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里,自己最大的潜力是什么,自己最应该从事的职业是什么。每个人年少时都做过许多梦,我也一样。少年时我练过书法,很想成为一名书法家,虽然也小有成就,但后来我知道我是永远达不到王羲之、孙过庭、怀素的那种境界的;少年时我酷爱围棋、象棋,但后来我也知道我是永远不可能超越吴清元、李昌镐、胡荣华、李来群的;一渡时期很想当兵去过军旅生活,崇拜孙子、吴起、诸葛亮、那样的英雄,成为的一个将军,但后来我知道一切都是不切实际的。也做过许多文学梦,司马迁、扬雄、李白、杜甫、巴金、矛盾""梦很多、很多。否定了很多、又有了很多。说来可笑,但却是真的。而事实上,现在的我在那些方面却没有什么成绩。但有一点自认为是值得欣慰的,那就是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始终孜孜以求的追寻着,尽量的、尽可能的提升自己的境界和修养,以期达到积跬步而行千里的效果。一个人想要成为成功者,给自己的人生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要现在的年轻人刚一毕业进入社会就能找准自己的定位,那不人人都能如愿的。人总是要在尝试中才能发现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什么才是自己能够实现的方向和目标,很多都是要付出时间和代价的。要找到自己人生定位是一个很难的事情、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时间有长有短,一年、三五年,甚至有的一辈子都很难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总是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里、工作中徘徊歧路。因此,那是注定会庸碌一生的。其实‘世间无弃物,关键在定位’,不管你出身如何、相貌如何、学历如何,只要你能选准一个位置,把握一个方向,坚定一个信念勇敢地走下去,成功便近在咫尺触手可及,也只有这样,你的生命和生活才会有收获、有意义。好高骛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将庸碌一生,一事无成。第2页共4页要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首先要给自己选定一个最适合的社会角色,这样才能为你的人生做出长远的规划,才能从打造一个属于自己事业天地。人生定位需要深切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立足现实,放眼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