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有感一直喜欢薛瑞萍,对于她的书总是一有机会就翻阅。机缘巧合下从图书馆借了《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这本书。翻着读着,我的心中充满了激动,因为书中所说的太多的观点,正合乎我的理念和心态。书里的内容如小溪流涓涓流进我的心田。一、家校合作家长明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师,谁都知道帮助儿童学习是艰辛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所以唯有那些肯付出心力,关注儿童成长的父母才负责任的成人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父母,而不仅仅是生物学和法律上的父母。一个常见的误解是:放任自流,顺其自然,完全没有负担、没有挑战的童年就是快乐的童年。当家长对儿童持放任自流的态度的时候,怎能希望孩子是勤勉上进的;不扶自直的孩子确实有,但毕竟太少。班里就有这样的孩子,欠佳的成绩和缺乏责任感的学习态度互为因果,孩子将越来越与我们这个积极上进的集体格格不入。因为在他那里,学习是任性的,负责任是痛苦的,随着年级的增加,学习的任务将越来越重,学习要求将越来越高,于是,整个学校生活将变得越来越不愉快。人的心灵是一片田野,不长嘉禾就长野草。所以让教师和家长担忧的种种倾向会随之而来的。儿童的成长需要我们的帮助、鼓励、督促、鞭策。有时甚至是逼迫和监督。只要我们方法得当,孩子总将品尝到成长的快乐。站在孩子的角度不要计算孩子的分数离100分差多少,而是要考虑孩子从零开始现在获取了多少,无论高低我们都要把它当成孩子们辛苦劳动的收获。二、走近语文我们要做民族文化的传承人,如果没有了真诚、善良、美好、趣味作为内核,一个人再怎么下笔千言也只是垃圾、污染源。我所拥有的对于本该纯净温暖的母语的虔诚,好比是满把的种子,我所面对的孩子就是我的福田,教师能为自己在学生中从事播种种子的事业而自豪。孩子的耳朵从出生之初就浸泡在母亲温暖的话语里,6岁之前的生活决定了孩子的阅读,决第1页共3页定了孩子的一生。老师怎么培养6岁后孩子的阅读呢。其一心平气和地教,让教室成为另一个温馨的家;其二为孩子范读、带孩子诵读,班级是孩子共同家园;其三唤醒父母的教育意识,努力提升教育学意义上的父母,让母亲像一盏接一盏点燃的明灯,成为母语、阅读的推广人。他们试图用自己的阅读、实践和思考点亮一盏盏灯。《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里阐述阅读的能力,首先是幸福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阅读的意义,首先在于享受阅读的幸福,和拥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孩子已由大量而高品位的阅读,获得了这两种宝贵的能力,我们还希求什么,二者一旦拥有,其他种种,该有的将自然到来;;三、平心静气定能生慧,海纳百川,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培养孩子静气,家长要以静传静,如果孩子被家长训练成很难对付的人了,到了学校老师的和风细雨怎能对孩子产生作用呢。老师的魅力来自何处。日不间断的读书,除此而外,别无他法,一定要让自己的语言新鲜、洁净、有趣味,读书需要静心,读书也能培养静心。所以先做读书人,然后谈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这些孩子,如果让我一个人来拉,我是累死也做不好的。然而,很多家长是希望能为孩子付出的,他们渴求的,是方法和步骤上的指导,以及让孩子置身学习风气浓厚的团队。好的班级应当是一个生机蓬勃、团结向上的整体;好的方法不可能产生于一个人的大脑,也不可能一次成型。教育是以心感动心,以火点燃火的情感事业,当大家都动起来,群策群力了,这个集体才叫厉害呢。小学阶段,来自底层、来自家长和学生的上进力,才是最有效和最可寄予希望的。我要做的,就是以自己的真诚付出,不断点燃,并维持热度。这周比之上周,总有新情况发生。一切都在摸索──变动,进步中,这种不稳定,其实就是生命的感觉、成长的状态。日子一天天过去,太多劳累经过不留一丝痕迹,可是只要我愿意,就可以在经历过的事情上,留下最美好最温暖的回忆。跟着薛瑞萍的步伐吧,不只为提升,也为自己能像她一样拥有别人羡慕的好习惯,拥有睿智的才干,拥有无悔的人生。第2页共3页鱼儿养到大海里,想它小都难呢。这是薛老师的名言。这本书给我们年轻老师指引了教育信念和理论方向。当然其中不乏薛老师自己的感悟,让我跟着薛老师守护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