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施肥的一点心得张胜骞第一篇:山药施肥的一点心得张胜骞山药施肥的一点心得张胜骞。农谚说得好“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谚语里说的“肥”和现在大家都在普遍使用的“肥”有天大的差别,70年代以前的“肥”就是指的农家肥,比如人粪尿、牛马驴羊猪狗鸡鸭等动物粪便,农民用柴草树叶等加水土呕制的土杂肥,还有池塘污泥等等。因为中国古代可以说根本就没有象现代的化学肥料,以前无论谁种田施肥只能施点农家肥,以前的土壤很少有被污染的,农民种植的农作物病虫害也远远没有现在严重的多。现在种地特别是种经济作物感觉这个谚语不灵了,甚至现在的“肥(化肥)”施的越多,效益越差,比如种植山药,因施肥不当造成产量很低的现象比比皆是。农谚里的“肥”就是指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有机质、氮、磷、钾、各种微量元素、必需的各种酶和大量有益菌;只有我们真正理解了农谚当中的“肥”的真正含义,才能种植好山药,农作物产量高低,什么时候都是由“肥(各种养分)”决定的,对农作物来说“肥(各种养分)”就是它的“饭”,人和动物不吃饭不行,会饿死的,庄家也是一样,不给它吃“肥”这个饭,它也会饿死的。如果给人和动物吃单一的食物,人和动物就会出现缺素而生病,严重的会死亡;农作物也是如此,长期施用单一的肥料,植物就会因缺素出现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如果让人和动物在病菌和病毒弥漫的环境当中生活,人和动物就很容易生病甚至死亡。农作物也是如此,如果把农作物种植在被病菌、病毒、化肥严重污染的土壤里,农作物就容易生病不能健康生长,甚至会出现用什么药物都防治不住而死亡绝产。现在中国适合种植山药的土壤很难找到一块肥沃并没被污染的土壤了,适合种植山药的土壤一般都是沙质土壤,沙质土壤一般都比较贫瘠,政府对农民科学种田培训指导及其不到位,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一部分人可以说根本就没有科学种田的意识,再加上一大部分所谓的农业专家为了一点苍头小利,大多成了化肥企业和经销第1页共21页商的代言人,不科学的鼓动农民“多上化肥创高产”,有的过渡宣传使用了某种单一的化肥或菌肥就能让你的山药创高产,那是骗人的;土壤经过多年略夺式种植的结果是:一是有机质含量极低;二是各种农残严重超标;三是微量元素缺乏;四是土壤酸化板结;五是有益菌群严重缺乏,有害菌、病毒泛滥成灾;......山药生长在这样的土壤环境里,根系发育严重受阻,根存活的时间会大大缩短,过早就出现衰败甚至死亡,山药的根系比较特除:山药出苗后,主根条数不再增加,并且根受伤后再生能力特别弱;山药块茎七月底八月初才开始进入膨大期(需水需肥高峰期)通过这几年对根系的追踪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山药田的根系在7月上旬就开始大量变黄、变黑,到7月下旬大量出现死根现象;因此,种植山药之前尽量彻底改良土壤,为山药的根系正常生长提供一个好的土壤环境特别特别重要,可以说是山药种植的成败关键。怎样科学改良山药田土壤呢。说白了就是:准备种植山药的土壤,一是有什么病菌、病毒就用科学的方法增施大量的有益菌来消灭它;二是有什么农残、重金属就用科学的方法增施大量的有益菌来降解它;三是缺乏有机质就大量增施有机肥来补充它;四是缺乏微量元素就增施微量元素肥料来补充它;五是土壤若偏碱就增施硫酸亚铁来调理它;六是若土壤缺乏活性酶就增施活性酶来调理它。总之,一句话:土壤缺什么就补充什么,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为山药的根系能健康生长创造一个理想的土壤环境。为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就必须科学施肥,绝不能随心所欲的施肥。在山药栽培种植中怎样科学施肥,才能有效改良土壤获得高产呢。以种植铁棍山药为例,一般每亩施肥量如下(仅做参考):1.施用em菌原液发酵好豆粕300斤左右,也可以施用腐熟好的动物粪便或土杂肥,上等有机菌肥;100-150斤旋地时普遍撒施,剩余开沟时沿开沟线遛沟施;第2页共21页2.施用em菌原液发酵好的香油磨渣子100斤左右;100斤开沟时沿开沟线遛沟施;3.长效缓释尿素40斤左右;20斤左右旋地时普遍撒施,20斤左右开沟时沿开沟线遛沟施;4.磷酸一铵或磷酸二铵60斤左右;30斤左右旋地时普遍撒施,30斤左右开沟时沿开沟线...